谈谈“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想法和思考

时间:2022-05-27 18:15: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谈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想法和思考

一、 121”课堂教学模式。 1、以时间分配为标志,分配合理。

10分钟自主学习,20分钟质疑释难,10分钟达标练习。

2、时间分配内容上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则是组织者、管理者、点拨者,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二、践行“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1、其中一个“1”指的是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10分钟的利用上:可集中利用,也可分散利用,分散利用不能分的太散。太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就可能不充分,教师灵活一些,随时监控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考情况,在模式的运用上,要有灵活性。但不能扭曲了,提出10个问题,一个一个往出抛,一个给一分钟思考,这样牵着学生,将问题问得琐碎,这不行。切忌教学的互动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

2、自主学习10分钟的利用上,我的想法:分两段利用。

1)预习检测5分钟:(包括自检和他检)教师揭示学习目标后,进入这一环节。

学生:预习不充分的可以利用好这5分钟再学一学,预习充分的巩固预习成果,温故知新。

小组长,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看学案的完成情况,看教材的圈点勾画。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问题。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调侃的玩耍,研究问题,唠闲话,趁机说笑,或者本意想参与,不知道说什么等等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合作学习之前,学习个体没有个人的思考。

没有经过个体熟读静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问题,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只求形式没有过程的讨论,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


所以,要进行合作学习,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经过个体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会是无效的。

2、课上自学5分钟。课前学生的预习效果,往往没有教师的监控,不过深入,只停留在“是什么”的程度,缺少深度,理解的往往不到位。一方面是学生的自觉性以及思维习惯问题,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另外就一些内容而言,也有深度,有些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比如,问题情景的创设、实验器材的提供、同伴的合作需求、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等等,所以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课上预习或者说自学的。

3、另一个“1”指的是反馈纠正10分钟,核心内容是教师组织检测,学生达标练习。

就达标练习、巩固应用,这一环节必须的有,学以致用,老师讲过的不叫落(比如常见的老师的抱怨:“我都讲多少遍了”知识静态的记忆也不叫落实,对知识有了系列和框架、能够作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叫真正的落实。所以教师指导学生的时候,必须重视巩固应用的指导、反馈。

但能否在课堂上保证10分钟的练习时间,这里我指的是,集中10分钟测试,有点困难。

因为这种模式课堂是对学生放开的,课堂的交流是多维的,学生、教师间,生生间交流、展示、汇报,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实践中总能听到教师说课前计划的内容没完成。

关于教师课前计划的内容没讲完的问题?

一是:计划的内容量是否合适。就像教师总怕进度完不成的问题,我认为这里有一个认识问题,同一知识点的练习,练多少合适?就教材本身配备的习题不多,我们习惯的辅助练习册之类的多一些?怎样筛选、如何克服习惯的做法?

二是课堂的调控,能放不能收。

三是、学生的讲解、板演、倾听、质疑、评价很多习惯和能力还得提高,这需要过程,要有一个养成、训练的过程,所以教学计划没完成,不能总抱怨学生这不行,那不好,不适应,教师要承担培养、训练的责任。

所以在改革的初期,课上时间达标测试不够10分钟的话,课下相应的内容必须跟进、补上。


4、其中的“2 指的是质疑释疑20分钟。质疑释疑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互研解决问题。 学生:帮助、检测,交流、共享。

教师:巡回指导、采集信息、教师串讲点拨,加强个别指导。

重点解决两类问题:自己有疑问的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弄懂的的问题交流彼此的想法,分享他人的见解和主张,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环节:展示交流,评估质疑。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问题在全班交流。 121课堂教学模式一个重要的操作要领:主体(学生)先行,课堂展示。 三、导学案的设计质量是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备课时,习惯性的心智模式是:讲哪些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做哪些练习题,讲哪些题,好点的做法,思考怎样讲解、怎样传授知识,能讲好,怎样精讲、精炼,很少思考学生怎样学的问题,121”教学模式,教师备课时,要更多得想想课堂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什么,质疑释难怎样交流,让学生怎样参与,以什么形式突出学生学习,这就必须打破教师固有的心智模式,建立起全新的备课方式,这需要同伴的交流、借鉴、启发、学习。

开展“导学案”设计的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设计能力。听、讲、评等磨课活动是关键。

任何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阶段,课堂教学改革一样,我想只要去实践,过程不停顿,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73d829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