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教育谈

时间:2023-04-24 11:2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张诗亚共生教育

--在云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中的报告

★共生教育 1.缘由

张诗亚先生与云南民族大学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已故的校长马曜先生是他的师长,更是忘年交。在1991年,在与马先生共同开始研究西部发展战略时,便提出了西部教育的发展问题。马曜先生曾经讲过,云南的地理环境极其复杂,从北向南,最高处的梅里雪山的海拔6700多米,最低处的河口县仅有海拔70米左右。云南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呈阶梯降的形式,从北到南,平均每公里降低6米,落差之大,形成差异之大不可估量。既有高山草甸,又有热带雨林,气候立体多样,地理、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万物呈立体状分布,极其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分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人类文明。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楼顶呈尖状分布,是取自热带雨林中的建筑,极陡,便于把大雨迅速排开。藏区的房屋屋顶呈平顶分布,是跟藏区的气候环境密不可分。在云南,生活、生产、文化娱乐方式也是立体的。这对于我本人与很深的影响,对此深有感悟。共生教育也是本人在马先生的立体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 2.共生教育

谈共生教育,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字在甲骨文中是双手捧住,至今还有共的含义。意为:双手共同努力托起一个东西。甲骨文可以说是现代文字的根基。是文字中的痕迹、是化石。再说,可以说这个东西一定是非常珍视,非常神圣,非常重要的东西。现在还保留了字的原意,非常的虔诚,是崇敬的供奉的意思。

其次,在甲骨文中写作底下一_代表了大地,字是指土里冒出的小芽。非常的形象,是新生的东西。代表了新的生命。

之所以提出共生教育,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在教育的关系上,教育的定位出了差错。现在谈所谓的军事教育、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说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至领导,下到学者、专家,还有报刊、媒体、杂志,还有我们广大的师生都在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发展服务。例如我们民族院校便是为民族事业发展服务。还说什么教育搞好了,科学才上的去。以上这些都是目前普遍流行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该反思了:政治清明了是为什么服务?经济发展了,钱多了是为什么服务?科技发展了,又该为什么服务?其实追根溯源,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

我们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为人来服务。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研究自然、研究万物,物质研究的深了,难免要犯错误。请问物的复杂性能与人的复杂性相比吗?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复杂性远不如人的复杂性来的深刻。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人来服务的。

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把人类的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人常常把工具理性至上。例如,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文革以后)设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各高校纷纷以本校有多少院士来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高低。现在的西南大学是由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成的。以前西南师范大学的校长(学生物的)、副校长(学教育的)共同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那个前校长说:教育有什么用?不学教育的照样可以当老师(前副校长碍于面子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心里不痛快)。后来,他们都退休了,有一次他们又聚到了一起,前校长又说起了这个话,前副校长不高兴了对着我开始嘀咕,我也很生气就说:隔壁的学校养猪、养羊、种茶叶,还成天这个奖那个奖的。我们学校是养人的地方,我们教书育人。他们养猪、养羊、种茶叶都可以成为院士,但养人的却什么都不是,这不是很搞笑吗?

现在的研究研究物是为研究人、发展人服务的,可是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却颠倒了。整个教育的评估急功近利。人的发展不是凭空发展的。

第一,人处在特殊的天地之中,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假如一个人在下雨天穿裙子、穿短裤,用重庆话说背时你!凡事要冬眠的动物,肯定比别的时间要胖一些,因为他要存储能量好过冬。曾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贺伯特·西蒙,他是研究人工智能的,也是因为人工智能






才获奖,却得到经济学奖。他将事物分为:a nature,自然事物。在甲骨文中指的是鼻子。指的是,是火是燃烧。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失去了本意;b,人造物(人创造的东西,例如:手表,房屋)。我们可以想象蚂蚁的运动轨迹。蚂蚁行为的复杂性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的反映。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生产、生活的东西全是人造物,是特定的人的环境的复杂性的反映。我们云南立体的气候、立体的地理决定了复杂的动植物系统。人类文明必须与天地系统与万物相互适应。澄江帽天山新发现的化石群在世界第35届地质化石大会重点推出。其中有很多食肉动物的化石从根本上颠覆了达尔文循序渐进的生物学说。生物进化不是一个接一个链条进化而来的,其中包含了很多突变。这些突变导致了人类适应的复杂性。在达尔文占支配地位的进化论学说中,“adaptation”,适应,人是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适应万物的变化,是不合理的。严复将其译成《天演论》带到了中国,发展成为了社会进化论,很多的学说认为社会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化,高级阶段会取代低级阶段。还有后来的阶级斗争学说,例如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我们要将其扫掉

第二,谈位育底下一_代表大地。在甲骨文中,底下的_总是代表大地。以字为例。



将三者贯穿在一起可以称王

甲骨文中的,是,,以前是指人张开双臂站在大地上。而意指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位置。人要生长发育,必然要与六和(指上、下、左、右、前、后)发生联系。人要在其位而,而不是单一的我适应你,你适应我,而是相互影响而达到共生,所以是中和位育的起源是一杆旗,,指太阳。甲骨文写作,中间的代表地理之中,时间之中,人事之中,思维、想法要问中,是不是实事求是。是中字的偏旁,是,旗子要插正中央,四面八方的人才看得到。在甲骨文中,字写为,因此,意为你来,你来之后变成即为。合起来说便是,看着太阳,指挥你、安排你的行为,冲着旗子,带上你的武器来。我会把旗子竖起来,你能来到我的旗子下,一起祭祀我的祖宗,便是我的族类,共有我的图腾,一起攻打我的敌人,保护我的族人。以前河南的插旗山,便有这方面的寓意。这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国之大事,惟祭与戎是声音,是本意,其实在甲骨文中,不是仅仅一个而是多口,写作。下半部分是指,有很多管子,吹的声音是不同的,形成的便是和弦,这才是的本意,多口多声,和而不同。也因此南郭先生才能滥竽充数。中、和、位、育,也就是指我们无时无刻不与周边发生关系,我们要用来处理他,我们的发展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和而不同共生是指人处在天地系统之中,要处理好的关系。①人与自然要共生。有时候觉得云南很悲哀,记得97在昆明讲课,当时昆明正在筹备世博会,传言政府要投巨资40个亿来整顿滇池。当时我就觉得这钱投入了一个无底洞。现在的污染,使人们自受其害。想想大理的洱海,高原湖泊泸沽湖,真的是很可悲。好在澄江是在人们有了前车之鉴以后才开发的,不然后果也是不堪想象。也是这些前车之鉴给它带来了福音。记得有一次从巴黎回来在北京上空往下看,直接是黑云压顶,可见现在我们的污染有多么厉害。由于欧美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现在他们已经认识清楚了,泰晤士河也已经治理好了。现在人们的思维很糟糕,在重庆,90%以上的硬化,使整个城市一直在40多度以上,致使人一直在发高烧。人,还是要清楚,自然没了,我们也就没了。佛教中讲依正不二,人和整个天地系统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5·12”以后,在昆明举行的教育高层会议,我和叶澜先生还谈起来,我们现在的行为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我讲了一个多小时。现在我们的学科体系是什么,我们培养出的那些所谓的专家,一看到江河便想到体积、水容量,适合建大坝(因为西南地区地势位于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水流湍急)。以四川盆地为例,最高处为岷江源头的雪宝顶高达5500米,往下依次是映秀大概海拔3200米,都江堰750米,成都500米。平均每200气温下降1度多,气象变化莫测,小气候陡降陡起。这一地区地形复杂,地质非常活跃。但恰恰世界上最密集的水库群就在此地。我们的大脑思维被严重的割裂,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导致世界上地质最不稳定的地方反而是水库最密集的地方,中国水利98%大都在此。我们建长江上的那些大坝,新闻媒体报道的神奇的鞍形奇观,简直是愚蠢之极,他给生活在周边的两栖动物,比如:蚂蚁、蛇、蟹、乌龟带来了天大的灾难。使他们无法适应,大量的死去,严重违背了依正不二法则。我们学工程、科学更要有人文精神才对,不然除了服从人的中心价值并没有任何意义。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地协调问题,要认识、尊敬自然。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就不会发生日本登山队的雪崩惨案。生活在其中的藏族人每逢节日便会虔诚的绕山灵、祭祀,而我们的登山队员只知道征服了山脉,不顾后果的喊叫,殊不知正是他们的喊叫产生了共鸣而葬送了他们的生命。我们大学课程的设置,没有注意共生,忘了工科、理科是人们思维的产物,都是人类应对的反映,忘记了自然与人关系的复杂性。②要处理好人与人、群与群、文化与文化、人本身的关系。文明的冲突,人类文明之间的冲突,任何重大问题莫不是民族、宗教、文化的冲突。他的表现形式是经济,解决手段是政治、战争。在中国人的思维里面,本意是:仁者,人也。也就是说只有两个人,才有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a95043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