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7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类型:近体诗 风格:七言绝句 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ﻫ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二ﻫ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ﻫ三ﻫﻫ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四ﻫ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ﻫﻫ五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ﻫ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ﻫ 六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ﻫ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七ﻫ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圈子》 天下英雄谁敌手 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的帝王术(1) 读史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唐诗不是很有名,但喜欢读历史的人多半知道它,尤其是后两句,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颂,表达自己酸溜溜的心境。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先焚书后坑儒。但仅过了十多年,“坑灰未冷”就天下大乱,造反的“刘项”,却是“不读书”之人。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的理想。但是,这一般是在太平时期,读书人通过正常的渠道,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来。如果在动荡时期,读书人就没有多大的市场了,这种时候一般是英雄、枭雄、土匪、流氓、无赖等等的时代和乐园。 因为乱世是没有秩序和游戏规则的时候,而读书人读得书越多,所受到的约束就越多,他们思想潜意识中,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等都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规则。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三十年也成不了。读书人即使加入造反队伍,也不可能称王称霸,成为队伍中的领袖人物,多半做个军师之类二三把手的角色,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明君身上,自己则希望以帝王师的荣誉而载入史册。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情有可原,可焚书坑儒确实不-- -- 该——什么时候见读书人造反成功过啊?反过来想,秦始皇没有“历史知识”,他是第一个皇帝啊,对中国书生的认识还不到位。 所谓不读书的“刘项”,就是亡秦的两位主角: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 秦末农民战争尤其是四年的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出大戏,个中的许多精彩故事历经两千年而流传不衰,我们随口就可以说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孺子可教(张良遇黄石公习兵书),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中国最普及的棋类游戏象棋中,两军对垒,分界线上标注的就是:楚河,汉界。 “刘项”是当时起义部队中势力较大的两支,也是灭秦的主力。共同的敌人消灭后,二人争夺天下。初始,项羽的力量要强大得多,但四年战争的结果,却是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开创了汉家数百年基业。 刘邦是胜利者,项羽是失败者。但人们常说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 据说,清末的科举考试,有个题目是《项羽拿破仑论》。有位考生实在不知拿破仑是何方神圣,冥思苦想半日,终于提笔破题:夫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岂能一破轮不能拿乎?…… 司马迁是汉朝人,他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对汉朝的开国皇帝做了诸多的描述,虽不敢直言其为流氓无赖,但通过件件史实,还是基本上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刘邦真面目。如果仅仅从道德的层面来看,刘邦确实不怎么样。司马迁同时也给失败的西楚霸王项羽做了一个只有帝王资格才有的“本纪”,这也表明司马迁对项羽还是比较欣赏的。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对的,可我们要说的是:不能以是否英雄来论政治家。刘邦不是英雄,但他是政治家;项羽是英雄,但不是政治家。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套用一下这个逻辑,亡项羽者,非刘邦也,是项羽自己的一系列错误使自己一步步走到了乌江岸边。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0ea5fe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