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后人找不到桃花源了?

时间:2022-07-17 16:43: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什么后人找不到桃花源了?明明渔人已经做了标记了啊?

这还要先从《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来说。 1. 陶渊明的经历和政治理想

年轻时的陶渊明拥有一腔报国热情,也想过在仕途上大展身手,造福百姓。可他生活的东晋王朝政治腐败,对外一味求和,对内保护上层贵族的利益,使得陶渊明这样小官小吏没有向上发展的机会,空有才能却无处施展而贫苦百姓更是生活艰难,繁重的赋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陶渊明在仕途上坎坷地走过十余年,始终不愿攀附权贵他的清明廉洁更是与黑暗的官场格格不入。公元405年,终于忍受不了官宦的所作所为,他坚决辞去了任职才81天的彭泽县令,归隐田园。

陶渊明虽身在乡野,却始终关注着当时的政治局势。公元420,刘裕废了晋恭帝,建立新政权,第二年又用棉被把晋恭帝闷死。

陶渊明极度愤慨对新政权失望至极但他人微力薄,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只好用文字来化解内心的绝望和愤慨。他在《桃花源记》里创造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理想世界里美景如画,人们富足安乐,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

不得不说,桃花源是陶渊明绝望之后的产物,是他的伟大政治理想这伟大在于,它让我们看到理想的美好,让我们找了内心可以栖息的地方,更在于它跟一千多年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谋而合。

2. 那为什么后来的人找不到桃花源?

从陶渊明创作《桃花源》的背景来看,他理想中的这个世界是不容许有心怀不轨人来破坏的

桃花源里的人们个个热烈真诚地欢迎渔人,拿出丰盛的酒食来款待他,送他走时还特意嘱咐他,不要跟外人提起这个地方。

可这个渔人是怎么做的呢?他嘴上答应了,却偷偷在回程的路上留记号。这种人怎么能够再次找到那个美好的桃花源呢?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渔人是这样一个心思不够纯粹的人,那他最初又怎能进入桃花源呢?关于这一点,陶渊明在开头就交代了,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沿着小溪划船,也不知道划了多远,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那么美的景致,激起了渔人的好奇心。接下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每天日复一日地打鱼,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划船的时候就走神了,心思完全不在打鱼上。恍惚之间就看见了桃花林,然后就好奇地靠近,看见一个小山口,里面隐隐约约地有光。

这个时候的渔人能够被桃花林吸引,好奇心能够被激起,还能看见一点光,说明此时的他是向往美好的,心没有被污浊的现实完全占据,所以能看见光,然后很顺利地走进了桃花源。

但返程的时候,渔人已经从美好的向往里回到了理智的现实这个时候的他是有功利心的。就像我们在疲惫的有时候会特别向往田园生活,但一旦头脑清醒理智起来,就又会想着怎么赚更多钱。

陶渊明一生廉洁清明,刚正不阿,最讨厌趋炎附势的官宦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又怎能允许渔人领着太守来占据和玷污他的理想国呢?


3. 那为什么志向高洁的隐士刘子骥也找不到桃花源呢?

我想这就陶渊明的高明之处,留下一个神秘的结尾让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意思,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阴谋论者说,太守派去的人找到了桃花源,他们掠夺了桃花源里的财富,然后把那里的居民全部杀死了。为了掩人耳目,所以对外声称没有找到桃花源。而刘子骥也找到了桃花源,只是他到的时候,看到的是杀戮后的惨烈场景,被吓病了,回到家不久后就死掉了。

但我觉得这并不是陶渊明想要表达的。

一个志向高洁的隐士,一个内心有追求的人,不会因为听说有一个美好的地方,就立刻心动了,去到处寻找。一个真正的隐士,他心里想的,不是哪里美好就在哪里隐居,而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淡泊宁静无论在哪里居住都会觉得美好。就像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就像佛印和苏轼的故事,苏轼看佛印像一坨屎,那是因为他心里不清明。而佛印看苏轼像一尊佛,那是因为他心中有佛,所以看什么都像佛。

说到底,这个刘子骥算不上志向高洁的隐士,顶多是个沽名钓誉的家伙,没有一点定力,到处去追逐所谓的“美好”

这样的人,没有定力,没有自己的方向,被名利蒙蔽了双眼,又怎么能找到那个绝美的、不染尘埃的桃花源呢?

4. 我的理解:不必盲目追逐别人眼中的桃花源,只需创造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桃花源是陶渊明的政治理想,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人与人之间的理想不同,你不必盲目地去追逐别人强加给你的理想,或者羡慕别人的理想有多美好,你只需要找准自己的方向

就像汤飞凡,他的理想是中国能生产出自己的疫苗,于是一生都献身于各种研究,甚至把病原体接种到自己的身上做实验,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的“疫苗之神”。

就像鲁迅,他的理想是要救治国人的思想,于是弃医从文,以笔为刀,为切除国人思想的毒瘤而努力,写下许多振聋发聩的文章,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家。

就像南丁格尔,她的理想是用爱照亮生命,于是一生奔波在伤者和病人之间,并且为培养出更多的护理人员而创办了护士学校,成为护理界的奠基人。

所以,你不必追逐别人眼里的桃花源,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但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桃花源,什么样的美好理想,你都可以在陶渊明的桃花源中,得到心灵的宁静和精神上的放松,待蓄满新的力量,就可以继续朝着自己的理想奔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3b9a17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