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拉松运动的安全防范措施

时间:2022-12-31 02:21: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谈马拉松运动的安全防范措施

马拉松运动由于参与人数众多,且参与人员体质与健康状况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健康隐患和运动性意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赛前、赛中安全防范措施。 一、 赛前的准备工作

1. 系统的体能训练。马拉松运动是距离长、消耗大的比赛项目。为了适应这种剧烈的身体内环境变化,对于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和爱好者来说,事先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准备来应对这种身体内环境的变化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体的机能储备,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能安全地完成马拉松比赛。有专家推荐,每天至少要坚持跑15km20km,每周必须跑一次25km40 km的长距离。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当自己能跑40 km的距离而不感到十分疲劳时,就可参加全程马拉松。

2. 详细的健康检查。赛前的体格检查,除了按照一般的运动员进行体格检查外,还必须查明参赛者是否患有某些参加马拉松的运动禁忌症,提前作好准备,尤其要注意询问既往的运动史。如果参加过多次马拉松,不止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则应该特别的注意。具体来说,患有以下慢性疾病的人,应禁止参加马拉松比赛:活动时感到胸部疼痛的人,近期犯过心脏病的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人,有高血压、心肌炎、严重心律不齐者,血糖过高或过少的糖尿病人以及患有程度较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过于肥胖者,有呼吸系统和骨关节慢性疾病等人群。

3. 安排好赛前饮食。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长时间、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因此,对马拉松运动赛前的饮食补充的具体建议是:比赛前的三四天的主要任务是储存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保证肌肉和肝脏糖元储备;距比赛两三个小时进餐一次,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但量一定要小,以免妨碍呼吸;比赛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可饮入100ml150ml运动饮料,1012为宜。

4. 跑鞋与服装的选择。由于运动员足部解剖和力学特点不同,所以对如何选择运动鞋作一个总体的描述比较困难。但马拉松运动员和爱好者在训练时所穿的鞋应该与在马拉松赛当天所穿的鞋一样。而在购买时,一定要考虑几个因素:重量轻、透气好、较软及较厚的鞋底、减震性好和弹性强。同时鞋号最好比平常穿的鞋要大一点,以便脚在运动中发胀时有伸展空间。还要穿吸汗、无缝的短袜。当然,还要选择宽松、透气和吸汗的运动装,并在皮肤易磨损处涂上凡士林。

二、 赛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1. 腹痛。马拉松比赛期间,参赛者经常会出现腹部疼痛,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严重时,运动员还要退出比赛。一旦出现腹痛现象,可适当减速,调整呼吸,按压腹部,如疼痛有所缓减,运动员可继续参赛;如有所加重应停止运动,进行检查,如属急腹症,可根据病情迅速处理或送医院。

2. 小腿抽筋。马拉松训练及比赛中最容易发生抽筋的部位是小腿腓肠肌,其次是大腿肌肉。出现小腿抽筋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伸直膝关节,勾足尖,并按摩小腿肌肉。按摩的方法是:用拇指捏揉小腿肚中央,便可使抽筋部位得到缓解。按摩、捏揉时不要用力过猛。

3. 低血糖。马拉松比赛或训练时,由于运动时间较长,运动员体内的血糖会大量消耗和减少,有时会发生低血糖症。发生运动性低血糖时,饮浓糖水并吃甜食一般可恢复正常。如果症状严重,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l mg,同时给予吸氧,症状一般在15分钟内即可消除。

4. 热应激。马拉松比赛或训练时必须要补充水分,运动中补液要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每隔15分钟~20分钟可补液150ml250 ml。一般情况下,每小时的补液总量不超过800ml,应


该补充运动饮料。如果运动员出现面色潮红、多汗、脉搏加快等表观,体温升高至385以上应停止运动,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有呼吸和循环衰竭倾向时,应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如发生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等热应激症状时,应及时转送医院进行救治。 5. 猝死。为预防运动猝死,需做好以下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针对既往没有心脏疾病的人群进行的预防,因为有25%的猝死者来源于这一人群。一般应进行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压、心肺体征、心电图、胸透、血糖、尿常规、血脂和肝肾功能等,排查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是在患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异常的人群中进行的预防,因为猝死者绝大多数有既往患病史。对有器质性疾病者,哪怕其心脏功能尚好,也要严格掌握运动适应症,应选活动量较小的运动,严禁参加运动比赛,避免不幸的发生。

三级预防:主要是在运动比赛现场提供医务监督和急救预案,以保障安全。参赛者运动中如感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一旦出现晕倒,医护人员应立即检查生命指征并予以相应救护处理,预防急性心跳骤停发展为心脏猝死,抢救生命。一般猝死后的4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急救人员应在30秒内确认心脏骤停并进行有效的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在严密心电图监护及不中断的治疗和护理下,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52d14e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