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复习资料

时间:2023-04-13 01:2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spencer。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席勒是在研究美学时,发现愉悦是美学活动和游戏共有的特征而对游戏有所研究。他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首先提出人和动物有剩余精力,从游戏而得到快乐,并不在乎认识游戏的方法,只不过因为精力的使用和自由。斯宾塞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剩余精力:由于神经中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精力就不稳定,超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因而产生剩余精力。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物体部有维护自己的生存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气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护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2.松弛说

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拉察鲁斯lazarus)和帕特里克(patrick。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滑稽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

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哲学家格鲁斯Gross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

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

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

游戏之所以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源于游戏的自由,这种自由的享有者是幼儿。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游戏,什么时候结束,玩什么游戏以及怎么玩,和谁玩,等等。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自主性体验是幼儿游戏性体验的重要成分。 6.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

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感觉运动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

9.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幼儿在这种游戏中会把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情景转变, 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象征性游戏 幼儿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 10.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

1

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表演游戏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很多学者把它归入角色游戏中。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11.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游戏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 1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13. 专门化玩具

专门化玩具亦称成型玩具,是根据游戏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它们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14. 结构造型玩具

结构造型玩具,如各种积木、积塑、泥、沙、雪等。由于这种玩具的玩法没有定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可以利用这种玩具建造各种建筑物或者立体形象,对挖掘儿童智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能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15. 智力玩具

智力玩具是指用以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包括各种图片、卡片和各种拼、插、套、镶嵌等材料。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伯莱因,他认为,觉醒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


要源泉,当机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刺激,提高觉醒水平,使机体感到舒适。

2.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1. 强调游戏的发展是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2. 赋予游戏以更为积极的重要价值 3. 对于学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3.简述幼儿游戏的特征。 一、主动性 二、虚构性 三、兴趣性 四、形象性

4.幼儿游戏的外部条件

游戏的外部条件主要指成人为幼儿营造的物质环境及游戏的心理氛围。成人应认识到幼儿对游戏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游戏的难度应与幼儿的能力水平一致,游戏不以最终结果为目的。 5.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一)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

(二)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

(三)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 (一)感觉运动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二)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幼儿在这种游戏中会把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象征性游戏,幼儿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 (三)结构游戏 (四)规则游戏

7.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促进幼儿的发

展。第二,符合幼儿特点。第三,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8. 简答教师组织教学游戏时的主要环节 组织这种游戏时,应有以下几个环节。 1. 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材料 2. 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 观察游戏

4. 参与游戏,指导游戏 5. 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9. 如何保证游戏观察的有效性? 观察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横向面要广泛,要关注班内每一个孩子,知道他们都在哪个游戏主题里玩,玩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游戏情节。

其次,从教师观察的纵向说,要有一定的深度, 不要简单地只看到游戏的表面,而应看到孩子出现的游戏行为背后所蕴涵的发展意义。

最后,教师在观察孩子游戏过程中,还需要具备观察的灵敏性,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热点和所出现的矛盾焦点。

10.简述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幼儿结构游戏的水平往往反映了其智力发展的水平,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构游戏水平。

(一)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在开始时通常只是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光拿着玩,还不会搭。小班幼儿玩结构游戏的时间一般是10分钟,10分钟内幼儿能够维持建构兴趣和游戏趣,抑制非游戏行为产生。

(二)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中班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目的比较明确,如果你在幼儿摆弄结构材料时问“你要搭什么”幼儿一般能够明确地说出他想要搭建的主题。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时间一般20分钟。

(三)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大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结构游戏的技能,以积木游戏为例,大班幼儿能搭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能对称或加以装饰。大班幼儿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并且出现多人参与的集体结构游戏 11. 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一)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1. 游戏

2

2. 表演性

(二)幼儿表演游戏的作用 1.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

3.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幼儿文学艺术的兴趣

12. 如何对班级的玩教具进行管理? 1. 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 2. 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 3. 定期清洗、检修玩教具 4. 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1论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性。 1.主要观点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格鲁斯。主要观点是: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主要观点是: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2.评价贡献与局限性

1)贡献: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2)局限性: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主要是主管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

2举例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5a7ad6866fb84ae45c8d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