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林寺浅析佛教的中国化

时间:2023-01-08 12:06: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少林寺浅析佛教的中国化

摘要: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后,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积极适应中国国情,融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佛教的众多分枝中,当今以少林寺的最为声名显赫,成为中国佛教在国际社会最为响亮的一块招牌。从发展的历程来看,少林寺称得上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少林寺为例,谈谈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少林寺;与时俱进

佛家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释迦族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公元前485年)。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信徒们称他为佛祖。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经过数百年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和相互融合,至南北朝开始迅速传播和发展,隋唐时期达到极盛。佛教最初的思想是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相背离的,出家人不但遁入空门,既不传宗接代,又不孝顺父母,而且不向国家纳税,不服从世俗皇权。这些教义和中国传统的孝顺观念和忠君思想严重背离,使佛教在传入我国的最初两三百年里不仅没有太大发展,而且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思想的寄托,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佛教也积极调整自己,适应中国具体国情,走本土化的道路,取得了初步的发展。首先是讲求孝道,积极迎合中国传统文化,使国人对其没有抵触情绪。在魏晋南北朝的汉译佛经中,特别强调,《善生经》中加入了有所为,先白父母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等等。这里强调父母的绝对权威和对父母的绝对孝顺,和佛教最初所讲的众生平等,不讲世俗礼仪的思想却甚远,是佛教在积极地吸收儒家学说中的孝道,为佛教披上了一层儒学的外衣,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其次是宣扬忠君思想,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积极向世俗皇权靠拢,得到了很多封建帝王的支持。东晋高僧道安说不敬国主,则法门难立佛家在这个问题上虽没有直接提出佛门弟子应该出世侍奉当权者,但认为众生应该服从皇权,尊亲敬主。因此佛教得到了封建皇权的支持,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后赵皇帝石勒、石虎父子对西僧佛图曾敬若神明,定佛教为国教,并废除了西晋时禁止汉人出家的法令。后秦姚兴武力请来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厚待有加,尊为国师。其中对佛教最为狂热的信徒非梁武帝萧衍莫属了,他不仅著书立说,用佛学注解儒家经典《中庸》,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写的《断酒肉文》至今仍然对中国佛教有重大影响;而且几次舍身进入寺庙为奴。这一时期虽然也有因为寺院势力过度膨胀而影响封建国家政权,出现了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灭佛毁佛事件,但在整体上佛教是在积极地调整自己,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隋唐时期,佛教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化进程,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寺也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安置印度高僧拔拓而下旨建成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中而得名。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佛祖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传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影响极大。所以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第一祖庭。实际上禅宗是中国僧人自己创造的佛学理论,实际的创始人是六祖慧能(公元638公元713年)。慧能师从五祖弘忍,曾做偈贴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遂得的弘忍的器重,亲传其《金刚经》,使之南归。慧能后来弘法曹溪三十年,形成了禅宗南派,门下高僧辈出,影响极大。尤其是在会昌灭佛之后,


佛教各派都走向衰落,而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顿悟成佛为修行法门的禅宗却异军突起,,宋元以后几乎成为了汉地佛教的代称。因此,少林寺不但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 从少林寺的发展历史来看,少林寺的兴盛都在于其从没有停止过中国本土化的脚步,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少林寺不但地积极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才传下了千年的伟业。同时,少林寺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局势,采取不同的措施,也是其长盛不衰的原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王世充割据洛阳。少林寺并没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问世事,只管诵经拜佛。由于王世充没有政治眼光,不足以成就大事。李世民攻打洛阳时,少林武僧昙宗率领众武僧夺取城门,迎接唐军入城。因此少林寺和昙宗等人受到了唐王朝的褒奖和扶持,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见少林寺《太宗文皇帝御碑》 作者注)。明朝倭寇横行的时期,大明政府一筹莫展,时任少林寺方丈的小山禅师毅然率领两千僧兵,协助戚继光抗击倭寇。再一次战斗中,小山禅师英勇捐躯,成为少林寺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见少林寺《小山禅师塔碑》 作者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少林寺另一位高僧海灯法师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浪潮之中,他那一句念经不忘爱国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至今仍然传为美谈。近年来,少林寺的变化更是举世瞩目。1988年,少林寺在少林寺景区内建立少林演武厅,向海内外游客表演少林功夫,每天六场,定时演出;1989年少林寺武僧表演团开始在世界各地公开向世人展示少林功夫,30年来出访了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少林寺走向了全世界。1993年为捍卫名誉少林寺与一家生产少林火腿肠的食品厂打起了官司,成为中国宗教寺院名誉侵权第一案。1998年成立了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29大类约100少林商标。20047月,中断700余年的少林药局重新挂起了招牌,少林寺将《易筋经》、72绝技等通过少林寺网站向全世界公布。2006年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担任少林寺文化顾问、著名学易中天担任禅学顾问、著名舞蹈家黄豆豆担任舞蹈设计、因指导电影《卧虎藏龙》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原音乐大奖的谭盾担任音乐总制作人的大型生态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在离少林寺不远的大仙沟华丽登场。同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受到少林寺的高调接待,一时间少林寺三个字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少林寺派出了武僧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死扶伤。2009年由香港著名导演陈木胜指导你、国际巨星成龙、天王巨星刘德华等主要的电影《新少林寺》在嵩山少林寺大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开机发布会。2011120日,《新少林寺》全球首映后,票房迅速突破亿元大关。对此,人们纷纷提出质疑,其中不乏专家和学者,认为少林寺不再是一个隐居深山的佛门净地,俨然成为了一个闹市,少林寺要在香港上市的传言四起,方丈释永信也被外国记者冠以少林寺CEO的称号。其实从实质上看,少林寺是在与时俱进,这一切都是佛教中国化的延续,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佛教理论在当即社会发展的新形式。

人们对于少林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少林寺过分高调,太出风头,这与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的传统相背离;第二,少林寺因为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而聚集了巨额财富,已不是人们印象中以化缘为生的佛门形象。其实这两点都说明了少林寺在与时俱进。首先,佛家的宗旨是普度众生。现在社会是个信息高度发达社会,如果躲进深山,与世隔绝,怎么去普度众生呢?要普度众生,就必须入世,高调的弘扬佛法,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佛教,接受佛家与人为善,普度众生等优秀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其次,任何宗教团体都需要财富,简而言之就是金钱。这是任何团体生存所必需的,化缘只是获取钱的一种方式,靠施主


的布施获得金钱也是一种方式。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唐高宗下令建立西明寺,建成后赐田园百顷,净人百房,车五十辆,绢布二千匹。这些东西在今天恐怕都价值不菲吧?只是这些钱以前施主是施舍给寺院的,而少林寺则是靠商业运作赚来的。在这一点对少林寺应该予以肯定,如果宗教团体只靠布施生活,不劳而获,必然会加重社会的负担,成为社会的寄生虫,甚至会影响国家政权。这也是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的原因之一。少林寺不仅自给自足,而且向国家缴纳很多税款,向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利国利民。这正是少林寺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对自身做出的积极调整,是对佛教中国化以谋求发展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要略》蔡东洲 巴蜀书社

[2]《释永信回首少林寺三十年》 朱金中 《世象泛读》2008年第15

[3]《从佛门第一寡头少林寺浅析佛教经济的现代适应性》 毛雯雯《今日南国》2008年第11

作者简介:李松(1975),男(汉族),四川省营山县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2009级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文化史方向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823535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