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的葬礼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日本葬礼 作者:步亭先生 时近清明,又到了“慎思追远”时节。孟子说:“惟送死可以当当大事”,“送终”是中国人的风俗,但通过各种渠道,及长期的文化交流也影响了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中国的丧葬风俗传入了这些国家,经过了本土化改革,变得有些似是而非,但又有些似曾相识。 日本从逝者心脏停止跳动之后,他或她就有了一个非正式的称呼“hotoke”,汉字写作“佛”,因为日本是一个尊重死者的国家,已死的人,只要不是“部落民”(注1:),都是一视同仁的。除此之外,日本是一个佛教大国,佛教的普及范围相当的广泛。日本的佛教有一个习惯,在其信仰者归天之后,会有僧侣赠送他一个“戒名”,日本佛教门派较大的山门净土真宗对其正式的称谓是“法名”,而日莲宗则称为“法号”。这个戒名将会写在祭坛中央的牌位上。 日本的葬礼也根据逝者生前的级别分为几个形式,一般人就召集近亲和家人,举行“家族葬”。但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或在其生前所在组织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由于举行公开的葬礼,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密的计划,所以往往先举行一次家族葬礼,等所有的筹划完成之后,再组织一次公开的葬礼,一般来说,对企业界的人士称为“社葬”,而政治家则是“国葬”了。 在逝者的亲属决定逝者的葬礼规格之后,就会有一系列的复杂且忙碌的工作需要展开,首先,就是入殓,日本对入殓有一套很严格的规定,称之为“汤灌”,日本的习俗是对男性进行刮胡子清理面容,而对女性则是进行化妆,为其穿上法衣,将其入殓,为了辟邪在盖棺时还会在逝者胸前放上一把刀。从中世纪开始一般来说这都是由逝者的至亲在自己家里进行,如果他们嫌在自家干这事嫌晦气,就可以委托附近的寺庙里的僧侣委托进行此项工作,那里会有专门的“汤罐场”提供场所。近几年本木雅弘里所提及的《入殓师》里所提到的纳棺夫,算起来还是进入20世纪之后才有的新玩意。 入殓之后就是筹备正式葬礼了,日本是一个现代化和传统化并存的社会,所有的一切只要委托葬礼组织人士和殡仪馆,自然能做到尽善尽美。由于葬礼组织人士的需要相当多的专门知识及宗教知识,为了避免良莠不齐,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山寨版”出现。日本还有一个专门的技术职称“葬祭导演”。日本对殡仪馆有个专门的称呼——叫“斋场”。 入殓后的棺木将会搬入“斋场”开始正式进行葬礼前的准备。 正式的葬礼一般分为两部分,“通夜”(守灵)和“告别式”(遗体告别)。一般来说,逝者的五服之内的亲戚及生前至交好友,总要挑选自己的方便时间,任意出席两项活动中的一项。日本对参加葬礼的着装有着约定俗成的规定,参加葬礼必须是黑色的,男女来宾尽量不穿着华奇装异服,毛皮制品,不佩戴金属饰品(珍珠除外),不抹浓艳的口红。到场之后,会有人专门的人收取“香典”也就是中国所谓的“白份子”。缴完“白份子”自然会有人领着到棺木前焚香致哀。棺木后方有一个祭坛,旁边有香花围绕,中立逝者的遗像,看上去异常庄严肃穆。日本的焚香还是古代佛教的规矩,一盒抹香(磨细的线香),拜祭者用手指黏上一撮,洒在一旁的香炉里,默哀并向逝者的直系亲属表示慰问,开场一般是“このたび、ご愁傷さまで。。。。”(您要节哀顺变)。之后边可以端坐一旁,听和尚念经,对死者表示哀思,和熟人聊天。守灵仪式中,会请死者所信仰的宗派的和尚前来念超度亡魂的经文。等经文念完,就会组织参加者,一块吃“豆腐饭”了。日本的“豆腐饭“一般都是分食制,有的还会把亲戚和生前友好分开来两次招待。有人端着一个小食桌,上面摆着几样小菜。喜欢喝两盅的还有人为你斟酒。你别看如此的庄重的仪式,也还是有人来骗吃骗喝。随着日本的现代化发展,人际关系早已大不如前,“看着熟,但就是想不起叫啥名字”的现象很普遍。前几年的日本新闻就有人报导过,有的无赖之徒,知道哪里举办丧事了,往往借来一套黑色西服,进门塞上一个空信封,冒充“白份子”混进“斋场“(我想中外都一样的,没人会在这种场合,打开来数数别人凑得份子有多少钱吧?),他跟周围的人熟不拘礼,使人以为他真是逝者的生前至交。聊了没几句,就坐下来大嚼一番。其中更有甚者,趁着“斋场”里人来人往,分辨不清的时候,混到放“白份子”的桌子前,趁人不备拿着钱就走。。。。 等念经已毕,超度完亡魂,至交好友离去之后。死者的近亲人士还要继续守灵,直到第二天遗体告别式正式开始。作为古老的习惯,棺木旁要一直点着香烛,周围要有人一直守护。有趣的是由于直线型的线香烧得快,时不时要交换,显得异常麻烦。后来不知道是哪位高人想出了用盘型的蚊香代替线香,免去了经常更换的麻烦。逝者的近亲就在悠扬的诵经声和香烟缭绕中陪着逝者渡过最后一晚。 第二天早上,正式告别仪式开始,没有参加过通夜仪式的人,这次一定要出席了。一般来说,会有人代表众人上到祭坛前致辞,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然后“出棺”。如果是家族葬,抬棺的就是长子或至亲亲属,如果是社葬,抬棺的就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这里要说一下灵车,日本的灵车很有意思,是彻彻底底的“日美结合”。一般来说,“斋场”的专用灵车都是用美国造的林肯,因为它车的底盘重(开起来稳当),尺寸大(可以放置棺木)。但一般会在后车身上安装一个“神輿”(神仙坐的车),远看就像过去中国古代皇帝奉安仪式中的棺车一般。且制作上雕栏画栋,涂得金碧辉煌。走在路上,远远一看就使人知道“哦,送棺木的车来了,咱们还是躲躲吧。” 日本的国土面积狭窄,不能进行土葬。所有的人不管其信仰如何,都是火葬等送到火葬场,逝者化为一缕青烟之后,自会有人捡上几块骸骨,装在骨灰坛中送给逝者亲属。亲属会把骨灰坛送至寺庙内,葬至自己家族的坟墓。日本的坟墓都是合葬墓,一家大小都是埋在一个墓穴里。那位问了,那这个家族人丁兴旺,生生不息,墓穴里摆不下怎么办?据说寺庙在得到家属的同意之后,会按照先后的顺序,将先进来的骨灰撒在墓穴中,腾出位置。这样逝者至此才做到真正的尘归尘,土归土。 日本的葬礼,与其说是利用庄重的场合“生者对寄托死者的哀思”,不如说更重视葬礼仪式行使的本身。为什么?我举个例子说明,我曾经看过一个日本黑帮电影系列,叫《无仁义之战》,其中的第2部,结尾就是一个葬礼告别仪式的场面,当男主角进门焚香,缴完“白份子”,就径直走向一旁的台子,坐下开始赌钱了!这个场景太令人瞠目结舌。中国的红白喜事,香港还会在婚庆宴席开几桌麻将,其他地方我还真没听到过在类似的仪式上搓麻掷筛子的哪。有人说那是电影加工,可是我在后来几个落语家写的随笔里也看到了相同的例子,证明这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日本的葬礼与其说是逝者五服之内的亲戚或是生前至交友好,表现自己对逝者的悲哀。还不如说是一个普通的社交场合。所以在日本极少看到在日本葬礼上哭的昏天黑地,稀里哗啦的人。 日本人与其说是注重已仪式寄托哀思,还不如说更看重仪式本身这种传统的延续。延伸一点日本用仪式或形式来延续文化,中国用“口传心授”来延续文化。呵呵,再扯下去。就是一个扯开来无止境的问题了。等有机会再讨论。 注1:部落民:日本的贱民,类似于印度的旃陀罗一类的不可触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c5a70a4a7302768e9939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