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十三种病句类型, 一:用词不当 例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如:“加快高考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如:“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五:结论混乱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序不当 如:“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应先是“发现”后“讨论”再“解决”。 2、 句式杂糅 如:“清晨,公园里到处是早锻炼的人们,有打太极拳的,有做健美操的,十分热闹。八点钟过后,公园里才比较安静下来。”最后一句句式杂糅,应是公园里才安静下来,或公园里才比较安静。 六:表意不明 1、 指代不明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2、 歧义句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三十,受到上级表扬”。此句有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1、 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2、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2、 主客倒置 如:“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报纸为被动。 3、 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4、 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c98127a5e9856a561260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