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读桥

时间:2022-05-07 06:13: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扬州读桥



华夏大地,千年古城、奇特景物,或见缺失,或见增补。譬如扬州,尽管无真正意义的名山,却有诗意之桥、情怀之水。当年,李白在黄鹤楼辞别文友时,把烟花三月的扬州,与孤帆远影、天水之间构成的美图印在心内,咏叹而发。 农历四月访扬州,虽然进入绿肥红瘦、画檐蛛网的时段,但随处可见的舒缓绿波,依然守望着春之余韵。清晨,漫空雨丝摇曳,我撑着朱自清独游时常用的深橙色油布伞,踏着滑润、蜿蜒,覆盖苔藓的石板路向乾隆御码头走去。在无意间赏读扬州的水景时,静品意趣多多的石桥。 迷梦雨晨、水街如一幅油彩画。感谢当年设计者,在十里春风扬州,留下隐藏于路旁灌木丛、十字街头一隅、灯火阑珊处、柳岸画舫中连接绿波的桥景。我遇到一条窄小、深长的石阶,似乎通往水畔茶楼,便欣然踏歌而行。但见石阶深处,有座雨雾遮掩的小石桥,便怀着好奇的心态踏桥而过,随曲径穿花拂柳、探索前行。试用直觉判断,小径蜿蜒,直通水街茶楼。然而,当模糊看到一帘茶幌时,被一流绿水所阻。好在一侧出现向上萦回的石阶,于是急步登上、四下搜寻,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我伴随着遐想,在石桥与曲径之间转了一个圈儿,又回到刚刚下阶寻路的水街! 失落之余,我索性思忆着古代名诗,去面对扬州颇负盛名的桥——瘦西湖水景的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在何处?从古至今,仍为一桩悬案。瘦西湖的二十四桥,而今成为扬州标志性景观,与一首首千古吟唱不无关系——小杜那首《寄扬州韩绰判官》与晚唐花间派代表韦庄那首《过扬州》都浓墨重笔描述了二十四桥。一首浪漫、一首悲凉。小杜吟诵的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妇吟秀才吟诵的是: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催折旧官河。

撑伞在瘦西湖畔漫步,我仰天探问——诗宗们眼中的二十四桥,究竟是何指向?真的是两头各有二十四层台阶、两边各有二十四根栏杆的拱形桥?春雨无言,惟有一泓通向长江支流的绿水在轻涌细浪。

千古烟云、风流人物,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桥也随之沉浮。这座桥,曾于唐之后宋之前的五代时期,被人们淡忘。当时,扬州在战乱下几乎沦为废墟,谁还有心情在古桥边遥看青山隐隐。把酒临风静聆明月下的箫声?500年之后,一生不仕,偏爱旅游,以音律歌赋闻名一时的南宋词人姜虁,迈着悠闲步履走进扬州,走近湖畔,那时,尽管已过了秋尽江南的时节,但诗人眼中,二十四桥的姿色依旧不减。由此,白石道人情思绵绵,在一阕《扬州慢》中,以悲凉的声韵唱出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数十年后,又是一个暮秋,南宋进士、著名的地理学家王象之在扬州行游后,进入书房,挥洒文字,在专著《舆地纪胜》里,把扬州二十四桥的沿革和真实性认真作了一次梳理:扬州府二十四桥,隋制,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后韩令坤省筑州城,分布阡陌,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废,不可得而考矣! 二十四桥之谜,谁人能解?我伫立湖畔亭中再次发问、


二十四桥一词,其实,早在南宋前的百余年前就已形成。那日,也是一个烟雨如梦的清晨。移居润州(镇江)的北宋科学家沈括,从江南来到江北,在扬州大街小巷细细寻觅,记述了很多名胜及街巷间的古桥,凑成了二十四座桥之数,载于《补笔谈》。千年之后,忽有学者现身,说唐诗中的二十四座桥是数字的称谓,疑点多多,《补笔谈》,既未列入很知名的禅智寺桥,又有重复的桥名,不足采信。追怀到此,我一声叹息——被多位大师级数学家称为全世界算学史上罕有之人的沈括,尽管挥文一向严谨,也难免百密一疏! 雨霁,湖畔翠草晶莹,天边彩虹清丽。我撑伞再行,在桥与湖之间、花与草之间吸入大量负离子。粘贴在画栋雕梁上的杨絮,似乎对春色表露依恋之态。九曲桥远了、五亭桥远了、虹桥远了、水街难以计数的无名石桥远了,令人疑惑至今的二十四桥,在我的频频回顾下也远了……尘世间,一切一切,都是渐行渐近、渐行渐远、有无虚实,俗念难解。惟有暮雨禅林、松竹茶趣,方可持久辉映人的灵性。想到此,我合上油布伞,荡涤心中惑,向生于扬州、律宗南山宗传人、著名医者、传灯大法师当年的讲经处——大明寺走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12bd8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