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现实意义

时间:2023-04-06 03:29: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现实意义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现实意义

2016617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地球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异变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199412月,第49届联大正式通过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6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612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正式生效,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制定防治荒漠化纲要提供了依据。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全世界的生态安全、消除贫穷、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严重影响。据联合国统计,全球26亿人直接依赖于农业,而用于农业的52%的土地受中度或严重的退化影响。土地退化影响全球15亿人。由于干旱和荒漠化,全球每年失去1200万公顷的土地(相当于每分钟损失23),而这些土地本可以生产2000万吨粮食。贫困人口的74%直接受到全球土地退化影响。

目前,全世界有近10亿人缺乏足够的营养,而生活在土地退化地区的民众受影响最大。如果土地退化如预计的.那样,全球粮食产量到2035年将减少12%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致辞中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会削弱人权,首先是食物权,而保障世界所有人享有食物、水和人的安全的权利完全是可能的,但人类必须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护能够提供粮食或淡水的每公顷土地,避免土地的继续退化,同时尽所能恢复退化的土地。

防沙固沙对我国的意义:

我国防沙治沙取得巨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开始出现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 沙区生态建设状况已从治理小于破坏进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的阶段,有效地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推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索了一系列改善生态、发展沙区经济的防沙治沙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工作机制,为推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 173.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7.33%18.03%,可治理面积有53万平方公里。


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当前,沙区的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水资源紧缺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较为严重,防沙治沙的任务非常艰巨。 搞好防沙治沙意义十分重大。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既是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质量的重要基础,又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必然途径;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又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拓展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既是改善生态、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又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各有关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努力改善沙区生态状况。

建设生态屏障 治理荒漠化

荒漠化的严重性早已被我国所重视。 在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南部,当地的群众已经开始探索建设温棚种植乳瓜、辣椒、葡萄等蔬果,这些口感好、品质高的绿色有机食品极受欢迎,很多人为了尝鲜不惜开车到沙漠里来购买。

然而,这样的场景在30年前却是奢求。风沙肆虐,随风而至的沙尘迷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在本该享受春光的日子却不得不裹着头巾出行。

荒漠化一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之一。资料显示,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生态严重失衡,这里有长达万里的风沙线,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北方每年有1050万亩土地沙化。

我国政府决定,自1978年开始,在东起黑龙江宾县,西抵新疆乌孜别里山口,北至国境,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一线,包括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市,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建设一道“绿色长城”。这就是“三北防护林工程”。

经过30年的努力,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在中国北方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成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十二五”开局之年,生态补偿机制问题又一次被认真对待。目前,中国对西部12个省区市补偿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财政补偿,例如国家对西部重要生态区域的财政支付;二是项目支持,包括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多个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等;三是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费,设立固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渠道,实现保护资金的规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0bdc7b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