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西方七大节日对西方人的影响 一、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圣诞节对于西方人来说,就象中国人过春节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圣诞的话题与中国的“年”一样古老而有文化,而一旦有了文化,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会很丰富。 虽然这是个古老的节日,传递的也是永恒的主题:人们需要一个平和、安详、快乐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温馨和感恩。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通常会在圣诞节无限崇敬主或神的赐福,由衷感谢合作伙伴的帮助双赢的概念是西方人提出来的理论,所以他们在这方面也贯彻得必较彻底,因此,在圣诞前一周或更早,生意人会通过信件(现在则是EMAIL)表达对合作伙伴的由衷感谢,并说些以与你合作为荣之类的拜年话,这即有真实的成份也有礼节的实质。 二、情人节 情人节它是为了纪念罗马基督教殉道者St.Valentine而设的。相传他 在2 月14日即将被斩首之前,凭借自己执著的爱恋之情的魔力使双目失明的女儿重见光明。 值得注意的是情人节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节日。情人节这一天,不仅仅情侣们互赠卡片和礼物,人们也给自己的父母、老以及其他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人赠礼物和卡片。特别引人入胜的是情人节之夜的化装舞会。这在几十年前就十分流行。参加舞会的入,个个煞费苦心地将自己装扮起来,有的化装成中世纪的骑士,有的化装成西班牙的海盗,还有的化装成东方的皇帝。聪明的舞会主人常常给每位客人发一个带花边的瓦伦丁卡片,上面写着某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成为你今晚的伙伴。因此在舞会上,人们便可以看到罗密欧和灰姑娘翩翩起舞;哈姆雷特同卡门谈笑风生;阿拉伯公主同查理二世共进晚餐。他们化装得那样维妙维肖.使人觉得仿佛真的是一群古人复活了。不同时代,过情人节的习俗有所不同。其中从1837-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最为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在白金汉郡还曾盛行在情人节之夜祈祷的风习:点燃一支蜡烛,插入两枚细针,从烛底插到烛心,默念自己的爱人的名字,祈祷相爱始终,待蜡烛燃至针尖,据说所爱之人便会及时叩扉而至。还有个情人节的习俗:在情人节前一周内,连续7夜,将左脚上袜子脱下穿到右脚上,反复祝愿:“愿我的心爱人儿能进入今宵梦境。”据说,这时月下老就会抛下一根吉利的大红丝线。还有将袜子脱下绕在颈项祈爱的。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万圣节 10月31日夜是西方国家的万圣除夕。万圣除夕起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中欧、西欧凯尔特部落。凯尔特人崇拜祭司神(Druid)。据凯尔特人的宗教信仰记载:每年的10月31日,死亡之神和黑夜之神要将天下亡灵驱赶到祭司神面前。又一传说:罗马人认为祭司神的新年是11月1日。这天,祭司神召集天上的神灵以安抚有罪的亡灵。出自这种古老的传说,现今的万圣节都要摆上纸剪的妖魔鬼怪、女巫精灵。按照基督教的习惯,每年的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万圣节的许多活动都与迷信有关。万圣除夕的前一星期,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准备鬼怪面具和望而生畏的服饰。入夜(万圣除夕),当打扮得狰狞可怕的孩子们出现在家长面前时,家长要表示害怕,这样孩子们会感到很快活。在英国,万圣节前夕可以说是一个鬼节。因为大多数活动都与“鬼”有关。每到万圣节前夕这天晚上,人们就围坐在火炉旁,讲述一些有关鬼的故事,有时让一些在场的小孩听起来害怕。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四、感恩节 感恩节作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传统节日,起源于1621年的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美国早期移民和帮助他们度过艰难一年的印第安人共同请庆祝上帝赐予的大丰收和印第安人的热心帮助。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正式宣布将11月26日作为过感恩节的日子。一直到1941年由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作为全国统一庆祝感恩节的日子。后来,西方人将这一天做为合家团圆的一天,在这一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享用晚餐。因此感恩节是美国人的春节。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基督徒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市乡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分别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圆,品尝以“火鸡”为主的感恩节美食。 美国当地最著名的庆典则是从1924年开始的梅西百货感恩节游行。 五、愚人节 1582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高利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改变了过去以4月1日为新年的开端。但一些守旧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的历法在4月1日这天送新年礼,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把守旧派这些做法大加嘲弄,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聚会。从此,4月1日捉弄人便流传开来。当人上当受骗的时候,捉弄他的人会大声叫:“四月之愚”(“POISSON D'AVRIL”),意为“四月恶作剧”。这句成语的由来与原来之意义已不清楚。 据英国历史学家的考证:“愚人节”的起源乃是出于印度佛教那句“到达彼岸”的话。而英人百科全书里面则是记载着:“愚人节”乃是公元十五世纪宗教革命之后始出现的一个说谎节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678d07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