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

时间:2022-11-18 03:17: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



作者:唐晓敏

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近年来广受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国之精髓,在语文教育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其实,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指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分量,同样指有选择性地吸收传语文教育的经验。中国历史上一直非常重视语文教育,在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

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是以“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起点,继之以经典的阅读与背诵,再加上《唐宋八大家文钞》《古文观止》,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三个方面各有其明确的功能而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用。

“三百千”是识字教材。儿童通过阅读背诵“三百千”,能够认识2000多个汉字,就有能力读其他书籍了。

“三百千”特别是《三字经》《千字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字经》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百科全书,叙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儿童读这样的读物,心中就有一个中国历史文化总的轮廓。在此基础上再选入《唐宋八大家文钞》《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意在为少年儿童提供优秀的文章范本,培养他们的文章写作能力。

传统语文教材的“互渗性”同样值得借鉴。

在这方面,清末民初的某些语文教材,如张元济、高梦旦所编的《最新国文教科书》就做得很好。

钱穆曾说,这套教材“有许多课文,深入脑中,久而不忘。稍后渐知读书,乃知往年某一课文出《战国策》,某一课文出刘向《新语》,或出东汉书,或出宋人笔记等。每读一书,如还故家,如晤亲友”。

这套教材文字相对简单易懂,学生初读这些文字时易于诵习,而后读书渐多,就知道这些课文出自古代一些重要典籍,因此“每读一书”有“如还故家,如晤亲友”的感觉。 相比之下,现在一些语文教材尚不具备传统语文“潜体系”特点。


目前小学与中学的语文教材彼此没有什么联系照应,既不是层层递进,也没有温故知新。每册教材选哪些文章基本是任意的,整个教材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识字(包括扩充文化常识)、经典(提升思维能力)与文选(包含写作技巧的范例)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 语文教材编写应该有一个根本的改革。

不单单是选择哪些文章做课文的问题,更需要的是借鉴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使语文教材内容经典、结构有机、知识丰富(包含文史哲),形成一个整体,建构一种“大教材”观。

一是小学与中学的语文教材应有统一的考虑,形成一个整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方面应增加难度,而在教学上应降低要求。

二是课内的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础语文教育的课外必读书,应着眼于书籍的文化内涵,至少应该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诗经》《楚辞》《左传》《史记》《世说新语》《唐诗三百首》《宋词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 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 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 四大名著

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 传统语文教材有一个“潜体系”?

这些必读书应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某些内容可以简略的形式编入课文,如《论语》《老子》可以选若干段落编入小学语文课文,而《孟子》《庄子》和《世说新语》则可选其白话文的故事入教材。

这样不仅增加了语文教材的中国文化内涵,而且也使学生对经典著作有了初步认识,给日后阅读经典原著打下知识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798227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