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 雨是中国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是多情的诗人们表达感情最常用的载体。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歌,有不少正是写雨的佳作。既有像《雨巷》这样的现代诗,也有不少古代诗词。所表达的感情,有忧愁,有凄凉,有惆怅,有豁达。就这些诗中雨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 标签:高中;语文;雨;意象 在中国诗歌中,雨是一个经常被诗人们用到的意象。雨,或轻柔,或急骤,或朦胧,或磅礴,带给人或浪漫,或伤感,或凄苦,或痛快的感情。没有文人愿意放过这能表达各种感情的雨,高中教材中也有不少涉及雨的诗文,本文试作以归纳。 一、《雨巷》——丁香空结雨中愁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姑娘的形象。诗一开篇, 诗人就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诗人在雨巷中彳亍彷徨,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阴暗、潮湿、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中,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戴望舒的《雨巷》中,“如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孤独、无助、又忧伤的意象反复出现。再加上烟雨蒙蒙,这阴郁的氛围俨然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没有雨,就没有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因为不管是悠长狭窄寂寥潮湿的雨巷,还是丁香姑娘撑着的油纸伞,都离不开雨。就是那惆怅、凄清、叹息、迷茫、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离开雨,在表达愁怨上也逊了一筹。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而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联系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二、《雨霖铃》——夜雨闻铃肠断声 《雨霖铃》这个词牌的产生就与雨有很大关系。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 闻铃声感到十分悲怆凄凉,更加思念含恨死去的杨玉环,便谱成一首《雨霖铃曲》以寄恨。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句奠定了全诗悲切的感情基调,“寒蝉”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写雨“骤雨初歇”,并不是心情由阴转晴,作者其实心情极为矛盾,既想雨停,又不想雨停。雨停,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伤心地了,而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会哪怕是一小会儿,好再看恋人最后几眼,好再诉一诉离情。骤雨初歇的傍晚与情人分别,雨不仅带来自然的寒意,更增添心理上的凄凉。当然,本诗后面的写景也非常能渲染那凄凉哀婉的感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處,杨柳岸晓风残月”。但仔细想想,不管是写“千里烟波,暮霭沉沉”还是写“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以黄昏时的那场雨为依托的。 三、《声声慢》——梧桐细雨滴心头 《声声慢》是李清照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她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将梧桐与细雨并提,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淅淅沥沥的凄苦的秋雨,响在耳边,更滴在心头,所以梧桐常与秋雨联系在一起表情达意。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较早成功组合这对意象,以“秋雨梧桐叶落时”渲染唐明皇对杨玉环的无尽思念,于是形成了用“梧桐雨”表现离情的传统。这里,李清照延续了这种传统。试想“乍暖还寒”的季节,“晚来风急”的天气,大雁哀鸣着飞过愁云惨淡的天空,绵绵细雨又打得梧桐叶落满地。想自己经历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一种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情萦绕心头,这又会是怎样难挨的一个晚上啊!难怪作者会发出哀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写雨用“点点滴滴”,极富顿挫凄凉之感,极易打动人心。 四、《临安春雨初霁》——看似闲适却惆怅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这年春天,诗人奉召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经历了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于是发出了“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的悲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一句,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孝宗皇帝大加赞赏。历来的诗评家也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的春光图是明艳的,生动的。你看,江南的春天,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晚,滋润万物,第二天,深巷中一定会有带着雨珠的杏花卖。上联一听春雨来写春色,下联以想象卖花声来写春色,语言清新明快,这幅春光图是何等的引人遐思。 五、《定风波》——豁达人生轻风雨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本是与友人游玩,不想却途遇风雨,天公不作美,大家连连抱怨,唯有苏轼不介意。且行且歌,潇洒无比,还劝大家不要介意,看看,山头的美丽的斜阳不是在笑脸相迎吗?他把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简直当成了他游玩的伴奏,何等的洒脱! 这里的风雨,在苏轼眼里已不是凄苦的象征,它是躲不掉绕不开的人生的各种坎坷,它对于人生的伴随是一种常态,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既如此,那抱怨老天、抱怨命运就毫无用处了,老苏的豁达真是无人能及! 诗人的感情比一般人细腻,本是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经过敏感的诗人用美妙的文字写出,便表达出了不同的感情。我们后人才得以领略这些事的优美意境,品位不同的感情,学习不同的处事之道。对于学生,见识了不同类的写雨的诗,希望会对他们欣赏这些诗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13b66e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