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论艾青诗歌创作的两个阶段 作者:解纪茹 卢志宁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2011年第07期 摘要:艾青一生追求创作的时代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艾青从发表他的第一首诗《会合》开始,他的那支能够谱写出华丽诗篇的笔便永耕不辍,创作出了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火把》《光的赞歌》等一系列不朽的伟大诗篇。本文对其探索期及新时期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诗歌 探索 控诉 反思 “我生活着,故我歌唱。”“我们创造着,生活着;生活着,创造着;生活与创造是我们生命的两个轮子。”这就是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名著《诗论》中发出的由衷的呐喊。艾青从发表他的第一首诗《会合》开始,他的那支能够谱写出华丽诗篇的笔便永耕不辍,创作出了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火把》《光的赞歌》等一系列不朽的伟大诗篇,给人类留下了无尽的精神食粮和艺术宝藏。艾青一生追求创作的时代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坚持唱出时代的最强音,唱出人民内心的最想听的歌,以“人民的吹号者”的形象屹立于现当代诗坛。 第一阶段:吹着芦笛歌唱——“大堰河”时期(1932-1937) 这一阶段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预备期、探索期,也是其成名期。写诗并不是艾青的最初选择,他的初爱是绘画。幼年的艾青曾迷恋于绘画艺术,初中毕业后曾就读于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后经院长林风眠的鼓励毅然留法学习。艾青在巴黎度过了“物质上贫困,精神上自由”的三年,深受后期印象派和后期现代派的影响。此间,他还大量阅读一些文学名著,深受阿波里内尔、兰波、凡尔哈仑、马雅科夫斯基、叶赛宁等的影响,这些痕迹都在艾青早期的诗作中留下明显的印证。回国后不久的艾青便因参加左翼进步美术组织而于1932年7月12日被捕入狱。监狱生活剥夺了艾青绘画的权利,于是他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生涯,艾青在《母鸡为什么下鸭蛋》一文中介绍说:“决定我从绘画转变到诗,使母鸡下起鸭蛋的关键,是监狱生命。我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诗成了我的信念,我的鼓舞力量、我的世界观的直率的回声。”艾青直到1935年10月才被释放出狱,所以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在狱中完成的。 基于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在艾青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对监牢非人生活的控诉和揭露,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其诗歌的鲜明主题之一。在《透明的夜》中,作者通过对一群酒徒流浪汉的粗野、放荡的生活习性的描写,表现了下层人民身上所蕴涵的伟力。艾青谈到这首诗时曾说:“它是歌颂一群人的力量,歌颂他们在黑暗中粗暴的反映的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a00ad7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