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起步阶段的衔接 初中生刚跨入高中,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泛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二、三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教师一方面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和学法交流。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力,是初高中数学衔接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有: 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高一年级开始,可选择适当内容在课内自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拟定自学提纲──基本内容的归纳、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自学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以自学方法的指导,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拟提纲自学,并向学生提出预习及进行章节小结的要求。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后,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高一开始,应要求学生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另外,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解题,因为努力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 3、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 在有些学生,特别是平时显得比较聪明的学生看来,计算是否准确只是个细心问题。其实,能准确进行计算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能力,这要靠平时认真坚持和严格训练才能养成。几乎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并在平日里从严要求。 4、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可训练学生从下列两种角度提出问题:其一是从逻辑角度。例如: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是否也真?一个命题的前提部分若由好几条组成,那么每一条对结论有何影响?若把其中某条换成别的条件又会有什么结果?某个特殊命题是否是某个一般问题的特例?其二是从学科或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上找问题。如:某个代数中的定理有什么几何意义?有什么物理意义?等等。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素质及非智力因素涉及面很广,对高中数学起步教学影响较大的有: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上进,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还要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下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1837c9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