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英华是他的母校,为了报答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有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5b6b8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