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克果

时间:2023-01-19 01:01: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院系:哲学社会学学院 专业:哲学 姓名:李丹 指导老师:胡军良 学号:2007108003

-------------------------------------------------------------------------------------------------------

祁克果

一、 生平及著作

Ⅰ、生平。

索伦·阿拜·祁克果,生于181355日,卒于18551111日,他是19世纪上半期丹麦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和宗教神学家、宗教哲学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他出生于丹麦首府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家庭。祁克果的父亲出生贫寒,后经营羊毛致富。父亲强暴家中女佣而生下了他,家中有兄弟 7 人,他排行最小。他的父亲为自己早年诅咒过上帝以及有过通奸行为而自认有罪,后妻和五个子女先他而逝,更使他备感震动,深信这是上帝特意使他领受无穷的痛苦和孤独。他的这种阴暗低沉的心态对他的小儿子祁克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祁克果因自己身世异于常人,而自己又有先天生理缺陷(驼背跛足),体弱多病,所以自认是个孤独的例外,因而他虽然聪颖过人,但生性孤僻内向,行为怪诞,以致他同其父一样终身都为有罪和受惩的宗教情感所支配。他从小就染上了忧郁症,以为自己有两个原罪,自己死了之后会下地狱,因此他整个的生活都是悲观的。尽管如此,他却在生活中早早学会了让自己的忧虑不让他人察觉,对外以轻浮放荡的花花公子形象来掩饰自己的忧郁。

1830 年进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毕业后虽然考取神学学位,但因不认同丹麦路德教会的教义而从未担任过神职。在哥本哈根大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哲学文学著作,对戏剧和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但恐惧、颤栗和忧郁的情绪总是支配着他,无论是 18361837 年间的放浪生活,还是 1838 年其父死后的独立生活,如恋爱、订婚与解除婚约等经历,他感到在献身上帝与婚姻之间只能二者择一。以后他的生活更为孤僻,心态也更为反常,甚至近乎疯狂。

1837 年,在祁克果做新闻记者写专栏稍有名气的时候,认识了雷吉娜,这位 15 岁的少女爱上了他,他们慢慢地论及婚嫁,1840 年订了婚。在订婚以后,祁克果以为自己应该把内心的感受告诉这位未来的太太,好使得以后可以互相分担忧患、痛苦,可是当他把自己内心的所有忧郁,尤其自己有两个原罪,将来会下地狱的感受告诉雷吉娜的时候,雷吉娜当时只有 17 岁,不能接受如此古怪的、颓丧的思想,把他所说的只有一笑置之,所以祁克果认为自己不应该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分担给这位纯洁的少女,因此断然地与她解除婚约,最后他从报上得知雷吉娜和另一个人订婚。在解除婚约之后,他更感到痛苦,一直到他去世,在他的日记和著作中,他和雷吉娜的关系一直都是他自我折磨式思虑的主题之一。他无法以感性的方法解除内心的苦闷,亦即无法以感性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因此他认为排除心中苦闷的出路应该是属于思想的层次,而当时丹麦人崇拜德国的思想与文化,于是在 1841 年他步上了留学德国之途,到柏林大学学习当时盛行的黑格尔哲学。德国观念论的课程都是属于非常高的理想,把一切都往真善美的身上推去,把


人性、具体人生的所有苦闷和痛苦都存而不论。这些均与克尔凯郭尔的理念不同,于是他放弃传统哲学想的探索,改而探求现实世界的人生哲学,终于使他领悟出影响世人的存在主义。

祁克果一生没有谋求任何职业,靠巨额遗产生活。他在自己创办的期刊上公开反抗丹麦的国家教会。当他带着《快报》杂志最后一期去付印时昏倒在街头,随即被送进医院。他拒绝官方教会牧师的圣餐,怀着强烈的基督信仰,于数周后去世,年仅 42 岁。 2、著作

《非此则彼》(1843);《两个启发性谈话》(1843);《恐惧与战栗》(1843); 《重复》(1843);《哲学性片断》(1844);《生命的阶段》(1845);

《非科学的结语》(1846);《不同精神的启发性谈话》(1847);《爱之工》(1847 《致死的疾病》(1849);《基督教的训练》(1850

二、他的哲学思想成就

1哲学思想

克尔凯郭尔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其哲学的中心思想基本上可以说是如何去做一个基督徒。他对当时社会上的小信风气深恶痛绝,多番撰文攻击。

他认为人们并不能透过客观性获得真理,而真理只能透过主观性呈现,所以他反对传统哲学将真理当成客观知识那样地追求。他亦反对教条主义(包括反对基督教的教条主义),故不愿将自己的思想写成哲学理论,而是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并以多个不同笔名出版作品。 2、存在的层次

祁克果将人的存在描述成三个不同层次:感性、理性和宗教性。感性的人或是享乐主义者、或是热衷于生活体验的人,他们主观而具创造力,对世界没承担、没责任,觉得人世间充满可能。理性的人则是现实的,对世界充满承担和责任,清楚明白人世间的道德、伦理规条。因此,有别于感性的人,理性的人知道这世界处处设限,充满著不可能。面对不可能,理性的人就只有放弃,并永远为失去的东西而悲伤。这个时候,人只有靠著“信心的一跃”进入宗教性,相信在无限的神中凡事俱可能;尽管理性上非常明白事情的不可能性,但正正只有信仰荒谬,人才能重获希望。1)感性存在(美学阶段):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在他看来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的作风2)理性存在(伦理阶段):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德的存在;3)信仰存在(宗教阶段)

虽然祁克果不愿将自己的思想写成哲学理论,但后人仍视他为存在主义的鼻祖,其所影响的时代并不在他所在的十九世纪,而是在在二十世纪。他把存在主义哲学和对敬虔派与奋兴运动的神学批判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神学。他的批判主义与马克思、尼采的批判主义并列。祁克果的影响有三方面:一个是在宗教方面,一个是在辩证学方面,一个是对黑格尔引起灵感的影响。克尔凯郭尔认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正统的基督教是一致的;但是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却发展出世俗,甚至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163c3a580216fc700afd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