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的盛唐书风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包容的时代。唐朝以泱泱大国的从容气魄面向世界,为各种艺术的发展和交流搭建平台,形成了盛唐书法的繁荣景象。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作为皇帝,他英明神武、任人唯贤,他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就书法而言,无论是自身的书法造诣,还是对推动唐朝书法的发展,唐太宗都有极高的成就。 唐太宗日理万机,但只要稍有闲暇,他就以鉴赏书法、游艺笔墨为乐。他还亲自以真、草书写屏风,臂力遒劲,成为当时的绝妙之作。他还时常告诫大臣,学习书法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一次,唐太宗设宴款待官员,自己则操笔书写“飞白”,众臣子趁着酒兴从太宗手上争夺书法作品。情急之下,有个叫刘洎的大臣爬到龙床上“抢”到了太宗的作品。而那些没得到的大臣就告状:“登上龙床去抢作品,那可是死罪啊,请皇上处置他!”太宗哈哈一笑,并未怪罪。这种开朗、宽容与他对书法的迷恋有很大的关系。 唐太宗在书法上的一大功绩,就是率先将行书用于刻碑。在这之前,都是用篆书、隶书、楷书等端正的字体刻碑。唐太宗断然打破这样的旧习俗,以行书刻写《晋祠铭》《温泉铭》。从此,行书刻碑逐渐被人们接受,行书也就迎来了一片新天地。 唐太宗被誉为“最爱”王羲之的皇帝。他尤其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关于他与《兰亭序》,书法史上还有一段一直为后人争论不休的故事呢!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据说,王羲之写《兰亭序》时,用的是蚕茧纸、鼠须笔,写出的字遒劲有力、婀娜多姿,文章中20多个“之”字,形态各异。唐太宗做梦都想得到《兰亭序》,后来多方寻访得知在一个叫辩才的和尚那里。辩才是王羲之七代孙的徒弟,唐太宗为了得到《兰亭序》真迹,先把辩才接入宫中供养,给予其优厚的待遇。但是辩才多次骗他说《兰亭序》不知所在,唐太宗只得放他回去。后来唐太宗派萧翼去辩才处谋取,萧翼扮作商人来到寺庙,“巧遇”辩才,煮酒话诗,取得了辩才的信任,盗走了《兰亭序》,交给唐太宗。可怜的辩才和尚,伤心欲绝,不久就辞世了。 唐太宗临死前对太子李治说:“我要死了,想向你要一件东西,你一贯孝顺,不会违背我的心意吧?”李治泪流满面,俯首听命。唐太宗说:“我想要《兰亭序》,要它一起陪我。”于是,《兰亭序》陪同唐太宗葬在昭陵。后来又有人说,唐末的时候昭陵被盗,《兰亭序》的墨迹随之也就流失民间。《兰亭序》真迹究竟落于何处,这一直是个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ed68cc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