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时间:2022-05-03 22:16:4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惠民致远实验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编制时间 编号

编制

郭丽萍

审核



课题 游山西村

修改



审批



导学 1 了解作者及律诗常识,能够背诵、默写古诗。

目标

2 能够在领会古诗意境的基础上赏析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陶冶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



重点 1 了解作者及律诗常识,能够背诵、默写古诗。

难点

2 能够在领会古诗意境的基础上赏析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备课内容

学生纠错、疑问

一、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1、关于律诗:

古诗中,八句的称为律诗,律诗中每两小句为一联,共四联:12句是首联, 34句是颔联,56句是颈联,78句是尾联。每一小句诗中有几个字就 称为几言。一般有五言和七言之说。如:杜甫的《望岳》是五言律诗。 2、关于写作背景: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 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 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的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题中“山 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二、自主尝试 合作交流 1、朗读古诗,体会诗意:

学习提示:大声朗读这首诗三遍,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温馨提示: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3、请充分体会本诗的意境,激情展示朗诵。

三、精讲点拨 合作探究

1、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你认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富含怎样的哲理?

四、拓展延伸 当堂检测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在节日来临时,我们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2、当堂背诵,默写古诗。

五、回顾目标 布置作业




训练展示学案(满分40分,得分

知识点梳理

识记

理解



了解作者及律诗常识,能够背诵、默写古诗。

能够在领会古诗意境的基础上赏析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陶冶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

一、填空:

1《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是 ,字 ,自号 朝著名诗人,现存诗 多首。 2西

二、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材的所见所闻。

答: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答: 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 《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 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

2句: 。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训练一

1 ,衣冠简朴古风存。 2、从今若许闲乘月, 3、《游山西村》是一首 言律诗,诗中颔联 二、发展题:

1、《游山西村》中写山西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2、《游山西村》中蕴涵豁然开朗、绝处逢生这一哲理的句子

是: 三、提高题: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句,不少于50

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5.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答:

6.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符合诗歌的意境。③不少于60字。 答: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答:

8.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答: 9.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0af40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