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共存,美丑兼具”的圆形人物——浅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论文

时间:2022-08-28 22:0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





题目 “善恶共存,美丑兼具”的圆形人物——

浅析《红楼梦》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一个题为“小说面面观”的系列讲座,后来被整理成书《小说面面观》1。在这本书中,福斯特认为:“人物必须适应创作的其他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斯特提出两个方法,第一种便是“对各类不同人物的运用”,而各类不同人物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指“某种单一思想或特质”的人物,人物性格一成不变,不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展,这种人物形象并不饱满。

相比之下,圆形人物在性格上更加复杂、多面,会跟随故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性,也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部分人物被认为是圆形人物,并不是因为该人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展,而是跟其性格本身有关系。例如

2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本身包含很多元素,一开始就通过情

节的发生体现。曹雪芹塑造了这么一个圆形人物,艺术价值上来说比扁平人物更高。接下来我要分析的人物同样来自《红楼梦》,她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

《红楼梦》中涉及大约400多个人物,而较为重要的就有六七十人。王熙凤是作者刻画的最丰满最传神也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在书中,曹雪芹真切刻画出了王熙凤这一封建家族女管家的形象。王熙凤既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我认为可以用“善恶共存,美丑兼具”的圆形人物来形容她。作为《红楼梦》典型的圆形人物,美丑互渗原则在王熙凤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12

《小说面面观》:福斯特唯一的文学批评专著,全书分故事、情节、人物等八个题目。 《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她的身上包含着多种元素。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花了大笔墨描写王熙凤的外形美,在“第三回 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林黛玉第一次到贾府看见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一个美人,难怪曹雪芹形容她“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贾瑞见凤姐如此打扮,越发酥倒”,居然起了非念,可见王熙凤的魅力难挡。

除了王熙凤的外貌,她的精明能干也是令人啧啧称赞的。“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 好卖弄能干,今见贾珍如此央他,心中早已允了。”王熙凤的理家才干就这么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表现了出来。对宁国府情况了如指掌的她,一下子就瞅准了存在的弊端:“头一件就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王熙凤具备了一个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一大摊子庞杂琐碎的事情,都要由她过问、决断。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妥帖周详。

作为《红楼梦》中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王熙凤的美貌和才干得到了曹雪芹的赞赏和肯定,而她性格的“丑”和“恶”也是被鞭笞和批判的,美丑互渗在这个圆形人物身上展露得尽致淋漓。

在贾母面前,她搬弄是非,却又假装好人,骗过了贾母,也骗过了贾琏。在“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中,她在尤二姐面前以姐妹相称,背地里却唆使丫头欺侮二姐,“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最终尤二姐生不如死,吞金自尽。在这整个过程中,王熙凤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工于心计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王熙凤的一连串计谋是害死尤二姐的直接动因,王熙凤对其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王熙凤对于下人也非常的毒辣,连小孩也不会放过。“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中,在清虚观


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撞到王熙凤身上,“凤姐便一扬手照脸打了个嘴巴,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斤斗,骂道:‘小野杂种!往那里跑?’ 可见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

但这种“恶”和“丑”并不是王熙凤性格的全部,在她身上也同样具有“善”的本性。“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老老一进荣国府”中,“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都 送至刘老老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 改日没事,只管来逛逛,才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起来了。 直至第四十四回中,刘姥姥回家去,王熙凤仍然为她多方打点。由此可见,我们就能更客观地理解判词中刘姥姥的感恩报德了,王熙凤绝非全恶,而是善恶集于一身。

在曹雪芹笔下,王熙凤这个圆形人物的性格是善恶共存,美丑兼具的,并没有单独一种鲜明的性格特征,她在性格上更加复杂、多面。王熙凤这个形象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曹雪芹更深刻的去刻画该人物,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另外,张泽芳曾在《王熙凤性格结构论》一文中说:“王熙凤的专横跋扈、敛财无度,激化了贾府的内部矛盾,加速了贾府的衰亡。而贾府由盛而衰的演变,又促成了她性格的演变。与贾府的兴盛—衰微—瓦解的过程一致,王熙凤的性格也发生了强横—消歇—绝望的变化。”王熙凤的美丑、善恶都是围绕她的权势欲和金钱欲而波动,而权力和金钱的得失,则与贾府盛衰直接关联,这就决定了王熙凤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8e719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