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二十二) 作者:古北 来源:《师道》2021年第01期 “内卷”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术语,后又借用到社会学,如今早已越过学术用语的艰涩,而成为口口相传的流行语。前不久人们还投身于这种谓为“内卷”的生活浑然不觉,下一刻则因之猛然觉察现实的残酷。一口一个“内卷”,似乎不是为了解说,而是为了解恨,一种被蒙在鼓里太久了的宣泄。但人们在第一次使用它的时候更多是慨叹,因为它不仅准确地概括了社会的态貌,更是触着生存的真正本质。“内卷”通常被解释为一种无望的自我损耗——每天忙碌而无成长,焦灼而无出路,在同一个圈层里打转、应付、奔劳而始终看不到跃升之机。每一个人刻苦做工的辛劳似乎只是社会运转可有可无的补充,因为无论谁坚决退出社会齐一目标的眼红的追逐,或是因为走神、乏力而被甩出这套系统,都将发现留在转盘上,还有无数急速旋转的陀螺,多一个不多,少尔一个亦不觉少,生命竟是如此无足轻重!这种轻飘的存在却以自身生命的超负荷磨损,为他人生存的艰难提供某种合法的证明,从而使引发“内卷”的社会机制从容免于责罪。在“人皆如此”或是“生来如此”的麻痹中,过劳与生存“不假思索”地紧紧连在一起,一种可怕的枯灭笼罩所有。“内卷”使早期追求进步的亢奋悄悄地被后来的无望替代,或者说累年的失落不知不觉掏空了希望,双眼渐渐覆上阴翳,人已无心于察觉有生机的方向。 疲于生计本身其实并不完全使人的生命干涸,辛苦而无果才使存活被感觉为无根的飘忽。总而言之,几乎所有对“内卷”的解读都指向这种寒热错杂的现代性疾病,则是目标之功利和高度的单一化造成拥挤独木桥的红眼狂热,表面上选择的自由实际消散在社会资源的稀缺之中,人生的意义渐渐隐遁于荒凉的虚无。而许诺灵魂也可一概外包的消费狂潮和娱乐至死正在奋力收罗我们,并造成一批批新的奴隶。内卷是内外的交困,心灵成为置之一旁的东西,而我们的身体早已逐物不知返,这无从声讨的一切令“内卷”看起来既是过程又是收场,既是原因又是结果。 “内卷”的火爆也有人生/事业规划师公号们的推波阻拦,搭上解救“内卷”的流行列车,职场达人奋力给予建议,详列脫“困”妙招,赢取美誉和点击。内容多围绕重新定位、另辟蹊径以及技能储备战等展开,在解除焦虑和制造焦虑的模棱两可中,屏气凝神的大众再次被安排在“内卷”惨烈的现场。 一圈圈流水式的缩进,或是一轮轮无休止的掏挖,“内卷”一词给予的形象性体验不断加深我们的意识,使得现实被感知为一种统一的趋势——我们难以超越这种“连续”,但“内卷”一词至少引发人的反省,并提请反复回溯它的背后。是的,看起来很难终止这种似是引力无限的无效交叠,但是患病的生活从切脉中感到一丝的安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e96f8e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