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中学3名理科生获全国作文大赛特等奖 江苏省盱眙中学,今年在高二学生中有14人赴北京大学参加了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摘得了3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特别的是,全国一共10名高中组特等奖,盱眙中学的这3名获奖者居然都是理科生。 理科生全国作文比赛获大奖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比赛。”江苏省盱眙中学的语文老师张居祥介绍说,比赛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课堂内外杂志联合主办。 今年已经是大赛的第九届,“比赛作文和我们的高考作文是不一样的。”张老师解释称,大赛初赛时网上公布作文题,10多万人参加,接着是南京分赛区,最后是到北京大学参加决赛。“决赛作文要求是2000字左右的长文,高考作文只有800字。”文字长了,对学生日常的阅读积累要求就高了。张老师现在是高二(15)班的语文老师,获得特等奖的三名同学都是来自这个班级。 班级定期组织时事评论 一个理科班是怎么建立起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氛围?获得全国高中组特等奖第一名的戴琨同学笑着告诉记者,其实这和老师以及班级氛围有关系。 “班级里组织了读书会,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推荐书籍。”戴琨表示,教语文的张老师平时是“书虫”还是作家,“老师会给我们推荐书籍。”就这样慢慢的,读书成了戴琨的一个习惯。 除了日常的阅读积累,班级每天还有5分钟的演讲,获得特等奖的夏芃同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班级定期还会组织时事评论的活动,大家会在近期发生的新闻中,对新闻事件进行概括,并发表自己的评论。张老师表示,除了这些班级活动,同学们的作品还会选登在学校自办的《随笔周刊》上。 家长从质疑到大力支持 在理科班大搞阅读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张老师的这些活动确实受到一些家长的质疑。“每天回家就知道读书,小孩不写作业了,怎么办?”面对家长的这些质疑,张老师也在不断地和家长们沟通。 “后来在学校的家长会上,我们做了读书会的视频放给家长看。”张老师表示,随着平时阅读活动的开展,家长在自己孩子身上也看到了不少变化,从开始的不理解转到了大力支持。在张老师看来,在学习和阅读中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同学们培养起终身阅读的习惯。 “看书渐渐形成一个习惯了。”获得特等奖的刘玥看来,日常阅读已经成为她释放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可以调节心情,也是舒缓情绪的一种重要渠道。她笑着说,“只有在阅读的时候,才是宽容的。” 对于选书,除了张老师列出的书单,同学们在读书会的时候还会相互推荐,没事全班同学还会在网络上来个图书大团购。 “学校有相关的购书经费,每个班级还有报刊杂志订阅费。”张老师表示,这些书都放置在教室的图书角里,内容涵盖诸子百家,现当代文学,经济学,哲学等等,假期大家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带回家阅读。 总决赛花絮 给教育部部长写参考消息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总决赛是在北京大学的校园内举行的,是一篇以《最远的与最近的》为题的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2000字的作文。另外还考察了一道语文素养题,要求学生现场阅读提供的5000字材料,就北大近期启动的“燕京学堂”项目,写一份“参考消息”交给教育部部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23d660a6c30c2259019e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