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全诗注释赏析

时间:2022-04-14 19:13: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全诗注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游龙门奉先寺① 创作年代:唐代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 作者:杜甫 作品体裁:五言古诗 已从招提游②,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③,月林散清影。 天象纬逼④,云卧衣裳冷⑤。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注释:

①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一座石窟

②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③虚籁:指风声。

④天窥:即窥天。窥一作阙。象纬:天上星象错列,如经纬一般。 ⑤这两句都是形容高寒。 赏析:

王嗣奭《杜臆》卷一评此诗云:“此诗景趣泠然,不用禅语而得禅理,故妙。……盖人在尘溷中,性真汩没,一游招提,谢去尘氛,文学分享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托足净土,情趣自别。而更宿其境,听灵籁,对月林,则耳目清旷;逼帝座,卧云床,则神魂兢凛。梦将觉而触发于钟声,故道心之微,忽然豁露,遂发深省。正与日夜息而旦气清,剥复禅而天心见者同。余谓老杜闻道,而此其入道之机倪也。”这一论述,是有见之言。令我们感到饶有兴味的是,作为杜集开篇第一首诗,这是否能够代表杜诗的基本思想倾向呢?诚然,杜甫的某些作品,如《观打鱼歌》,“可当一篇戒杀文”(《杜诗详注》卷十一引钟惺语)《白小》对“天然二寸鱼”的悲悯,也见出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但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老杜一生只在儒家界内。”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都表现得很清楚。所以,佛家思想只是他的某种精神状态的反映,而不占主导地位。虽然如此,这首诗“不用禅语而得禅理”,仍是写得比较成功的。

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阵阵冷风,月光下的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象纬,指的是星象经纬,即日月五星,这里当指夜空中的星辰。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文学分享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夜卧,身上衣服单薄,蚀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胜其寒,由此塑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尘俗之念必然为之一洗,悉数忘却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心灵从而得到净化。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晨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

钟是佛教礼仪中的重要法器,深沉宏亮的钟声更被赋予“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的独特含义,高大的钟楼也为名刹古寺增加了神圣庄严。寺院的钟依照用途分为梵钟和半钟两种。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华鲸、华钟等等,多为青铜制造,悬挂在钟楼上,用来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半钟又称唤钟、小钟,多用黄铜铸造,通常高约六十至八十公分,吊在佛堂一角,用来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所以又叫做行事钟。寺院召集僧人上殿诵经,乃至日常的起床、吃饭、睡觉,无不以钟声为号。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家,长夜已过,要抓紧时间修持,别再放逸贪睡;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为修行人启蒙发昧。寺院一天的作息,始于钟声,终于钟声。

唐代文化兼容并包,士人广泛受到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虽然老杜并非佛教信徒,然而对于佛教思想领悟既深,下笔虽然不用禅语,却得禅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d3ca6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