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章,属于“乐” 《论语二十章》中含有“乐”的句子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扩展: 诗书礼乐中的“乐”有通音乐,是乐器的意思,即弹奏乐器一部《论语》二十篇,计出现乐(乐)字四十六次,有三种读音。其中,有二十二次音岳,yue,去声,如八佾篇,“人而不仁,如乐何”;有十五次音勒,le,去声,如学而篇,“不亦乐乎”;有九次音药,yao,去声,如雍也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字的读音,可能是论语中最不易掌握的。此外因为历史演变,语音发生变化,再加上中国语文先有意,次有音,最后落实在文字上,因而古文献中的一些字的读音一向不易确定。现在人们对论语的读音都基本由朱子定音,朱子所处宋代,在音韵学中属中古音时期,与现代语音中尚隔一个近代音时期。因此语音又有很大程度地变化。比如朱子定表“欢乐”意的“乐”字,为“音洛”,而这个音与现在“欢乐”的“乐”字,虽然音近,毕竟不同。而中古音中,“知者乐水”之“乐”为“五教切”,也不同于今日“药”的读音。但是宋以后的元明清三代的科举考试,一定以中古音的平水韵为标准来写应试的近体诗,所以,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从小读书就尽可能依平水韵,虽然这已经与他们生活时代的口语有了相当的差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63f414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