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学派 日本学界大都习惯地以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两大最早的帝国大学为地域性阵营,将日本中国学区分为东京学派和京都学派。以1906年京大文科大学成立为标志创立的京都学派。实际上“京都学派”这一概念,有京都学派、东洋史学京都学派、京都支那学派和新京都学派等几种不同意义上的指代范围和相关概念。在现代日本学术界,有相当多的汉学家认为最先使用“京都学派”这一术语来指代京都帝国大学的东洋史研究学者群的人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但存在一定的争议。 在中国学术界,一般把“京都学派”看成是“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的简称。这一理解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而且,这一理解也已经影响到了日本学术界。相应地,中日两国学术界正在逐渐地走向共识。 但是严格地讲,所谓“京都学派”,他有哲学意义和东洋史学意义两大理解。从概念产生的先后顺序来说,一般认为最先出现的是哲学意义上的“京都学派”,然后才是东洋史学意义上的“京都学派”。哲学意义上的“京都学派”指的是以京都大学哲学教授西田几多郎和田边元为代表,包括以其思想为基础和与他们有着师承关系的研究日本传统思想及其在现代的转化和发展的一个日本哲学学派。所谓东洋史学意义上的“京都学派”指的是以京都帝国大学东洋史教授狩野直喜、桑原骘藏和内藤湖南为代表,包括以他们三人的学术观点为基础和与他们有师承关系的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和文学的一个日本汉学派。这一学派的最初名称应该是“京都支那学派”。 在《东洋学の系谱》中有这样的文字说明:“在文科大学(今之文学部)是在第一任文学院长狩野亨吉等人的构想下,以中国味中心的东洋学收到重视。其后以狩野直喜、内藤湖南为起始的支那学派,与始自桑原骘藏的东洋史学派,形成两大潮流尽力于教育与研究,而形成来自国内外所称之为“京都学派”的精密之风,直至今日。”当今亦为“京都学派”的学者邱添生先生,对“京都学派”一词的解释为:“乃一非正式的学术名词,系指以日本京都大学为中心之学者的研究,他们奉内藤虎次郎为泰斗,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其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地位上获有相当高度的评价,甚至说京都学派是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主流,亦不为过。” 京都学派的具体教学机构和学会组织,主要有一下几项:1.京都大学文学部2.支那学会与支那学社3.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东方文化研究所、人文科学研究所。 京都学派的学术特性以1906年京都大学文科大学成立到1945年战争结束为界来进行分析:一.把中国作为中国来理解。即承认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依据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思路来认识和理解中国。主要体现有:1.对汉学有深厚的修养,鼓励多了解中国学术界。2.重视对于中国的实地考察和实际接触。3.较多的保持与中国学者的联系与交流。 二.实证主义的治学方法。强调确实的事实,注重文献的考订,推行原典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更多地由清代乾嘉考证学发展而来。其次,处理材料重归纳忽演绎。最后,研究选题重个别问题忽总体把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859832a300a6c30d229f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