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字的世界(七):千姿百态的“人”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会意字的世界(七):千姿百态的“人” 作者:吕俐敏 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第11期 在《说文解字》中,以“人”做偏旁的字有263个,数量可谓大。也难怪,人作为天地生物中最宝贵的生灵,发明了用文字来歌颂自己与记录生活,自然会把自己抬得很高。所以,从“人”的字,很多都表达尊贵的意味,比如:位,本来是指一个站得非常直的人,用来表示“朝廷中群臣排班所处的序列和位置”,最早的意思是跟庙堂衮衮诸公相关的字。所以,现在即便是表示量词,也充满了敬重的意味和书面语的色彩。大部分从“人”的字是形声字,从“人”的会意字有“保、企、伐”等。此外,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之后,还有很多变形了的“人”,在现代汉字中已经很难看出来跟人字相关,但是,追溯源流,可以看出这些字跟人字的关系密切,也因为有了这种理解,对于一些汉字的理解便可以水到渠成。下文将针对“保、既、即、临、监、盗、羡、吹、尿、屎、尾”等字逐一讲述。 “保”,金文字形为“尹”,是一个大人或手里抱着孩子,或背上背着孩子的场景。词义引申开,就有保护、保养的意义。作为名词,就是保姆,指养育幼儿的人。养育年龄大点的孩子,就是保教、保育。《礼记·文王世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保”除了身体上的保护外,还有教育、教化的作用。《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中说,保氏的职务是“养国子以道”,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谈到“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可见,保氏有教育教化的职责。后来,这个意义逐渐扩大,由家庭中的仆人、保姆扩大到了朝廷上的官员,成为一个对执政者起辅翼作用的官职。如果用保来组词,“保护、保暖、保卫、保障、保养、保险”等都有看守着、护着、不让有损失的意味在其间。可见,“保”这个字,因为其造字之初描摹的场景,无论怎样演化,词义扩大,总是含有一丝暖暖的情谊。即便是在保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汉字——褓、堡,其保护、保障的作用依然可见。 “即”与“既”是一对形体、读音都很相近的字,二字当中都含有“人”,只是需要溯源。“即”字的甲骨文为“*”,左边为“簋”的象形,是一种圆形食器。右边“卩”读为jie,是一个跪坐的人形,正对着食物要进食。合起来表示吃饭这个动作正在进行或就要进行。词义引申表示走近、靠近,柳宗元《童区寄传》中“以缚即炉火,烧绝之”的“即”表示靠近,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也表示靠近的意义。而“即席、即兴、即位、即景生情”则是进一步引申的结果,后来语法化为副词、介词、连词等。但是,即便是虚化以后的副词、介词、连词,其表示正在进行和马上就要进行的意义仍然存在,如“即使”是假设的事实前提,客观上没有发生。 “既”字的甲骨文为“*”,左边跟上文谈到的“即”的形体相同,是“簋”的象形。右边“无”读为ji,象人吃完饭掉头想走之形。合起来表示吃饭这个动作已经完成,是一种已然的状态。所以,词义引申为“已经、尽了、完毕了”的意义,如“既往不咎”,表示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责罚。 “临”和“监”,在现代汉字中长得很相似,但仔细分辨,会发现它们的构件和结构其实都不太相同。“临”的金文字形为“*”,其繁体字为“臨”,简化字形中,左边“臣”改为两竖,右边也发生了相应的归并和简省。这个字的金文字形描绘了一个从上对下俯视的形象。其中的“品”便是通过人口众多来会“芸芸众生”或者“数量多”的意思。所以,这个“临”字,从造字开始便有俯视众生和万物的意思,居高临下的傲气便可通过字形获得理解。所以,来自高贵(级)或者权势一方的叫“降临”“莅临”“光临”,都有赏光的意味。《诗经·邶风·日月》中,那位呼天抢地的妇女,无助地呼唤“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就是“太阳月亮在天上,光辉普照大地上”,作者在此借以抱怨遇人不淑的命运。这里的“临”,是日月以其光辉照耀大地,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照耀。 而“监”字造型为“*”,就是一个人在水盆前面照镜子,从字的构形看,与“临”字的差别在于面对的是“众庶”还是“器皿”。“监”从造字之初,一方面有照镜子的意思,一方面也有自上而下的意思,所以,字形便开始分化,作为镜子的字形,随着镜子材质的变化,字形也发生了变化,“鉴”和“鑑”,都是铜镜发明后的记录,但“鑑”是通过加注形符的方式来完成字形分化:“镜”则是一个后起字,著名文字学家王筠认为大概是秦汉年间的字形。“监”自上而下的那个意思,则由“监”字本身来承担,“监视、监控、监管、监督”等给人的感觉都是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你。 “盗”本是“盗”的俗字,后来“盗”行而“盗”废。其金文字形为“*”,像一个人对着器皿流口水的样子,上部之“次”就是一个人流口水的样子,字形为“*”,后来这个字写作“涎”,于是“涎”行而“次”废。从造字之初来看,“盗”是觊觎别人财物,偷窃的意思,引申指偷窃东西的人。如《左传·文公十八年》“窃贿为盗”,孔颖达疏“窃人财贿谓之为盗”。《春秋毂梁传·定公八年》:“非其所取而取之,谓之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次日,闻西商被盗,并箧中新旧借券,皆席卷去矣。”再如明代刘基《卖柑者言》:“盗起而不知御。”“盗”指偷盗,卖柑者以“偷盗四起而不知道抵御”来嘲讽那些“坐高堂,骑大马”实质已“败絮其中”的“庙堂之器”。《韩非子·说难》(《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盗”指偷窃东西的人。盗的对象是物,表现为偷偷摸摸、挖洞跳墙等行为。后来词义发生转化,才有了“江洋大盗”等说法。 “羡”,与“盗”一样都从“次”,即见羊肉味美而涎欲下的样子。“羡”的宾语早期跟“羡”的造字本义是一致的,都是物,如《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王充《论衡·超奇》“采玉者心羡于玉”,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宾语的范围才逐渐扩大,词义的引申也越来越丰富。 “吹”字所从之“欠”,字形为“*”,就是一个人打哈欠的样子。所以,从“欠”的字,就都跟张口吹起或者口部气流的动作有关,如“歇、吹、欧、歌、欢、欺、欲”等。“吹”就是用“口”“欠”来会人撮口急促出气之意,就是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如“吹气、吹灯”等:引申为空气流动拂动物体,“风吹仙袂飘飘举”“吹面不寒杨柳风”:吹奏乐器,如“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夸口,说大话,如“自吹自擂、吹牛”等。无论怎样引申,跟气流都脱不了关系。 “尿、屎、尾”三个字中的“尸”,学者们意见不统一。有学者认为是箕踞之形,就是一种在古人看来非常不礼貌的坐姿,臀部着地,两腿向前伸开:还有学者认为是像人屈膝蹲着的形状。不论是哪种样子,从“尸”的字如“尼、尻、尿、屎、尾、屁”等都不是特别体面的字眼,人们总是用各种词语来避开直接对这些字的使用。“尼”是两个人紧紧地接近:“尻”是臀部。而“尿、屎、尾”的字形分别是“*、*、*”,逼真的生活场景,在文字中得到了反映。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9ac0e6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