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 坚持几项原则 一是发展性原则,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 学生心理发展,而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 二是坚持主体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 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学性和积极性; 三是相容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保 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 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 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 效的促进作用; 四是活动性原则,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五是成功性原则,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是协同性原则。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 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 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 与其他人 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发展水平; (2)情绪稳定性; (3)学习适应性;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 (5)社会适应性; (6)行为习惯;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 体验相结合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四、多与人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edddd3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