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时间:2023-05-03 21:2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新闻职称论文之第九篇

摘要:新闻是向群众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 而采访是开展新闻工作的前提,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其必备的工作技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记者在沟通技巧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本文论述了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沟通技巧以解决问题。 关键词:记者,新闻采访,沟通技巧

一、引言

记者作为采访的主导人物, 对整个流程的把控都需要按一定的节奏进行。首先, 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采访中还要引导受访者融入主题, 主动倾诉, 每个环节都要依靠记者强大的应对能力。而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 很多记者不够关注对沟通技巧的掌握和自身能力的培养, 相关人员需要客观地面对上述问题并加以改善。 二、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 记者备课不足, 态度不够端正

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 新闻从业人员的数量也水涨船高, 记者作为新闻采访中的关键角色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欢迎。某些记者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 又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 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投机取巧, 在采访之前没有做足功课, 缺乏采访计划, 对于自己要怎么问、怎么说都没有仔细思考, 只想着随机应变, 到了现场往往不能很好地提出问题并表达观点, 从而草草收场, 无法达到采访目的。 () 采访对象不愿谈或不会谈 采访是一项互动性较强的活动, 仅靠记者一个人是无法实现的, 还需要受访者的高度配合。然而很多采访对象都是普通老百姓, 他们面对镜头的时候常常会紧张得不知所措,


甚至不敢面对镜头, 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 想说的话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有些受访者想要在采访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是却因为表达能力欠佳, 往往词不达意, 出现"茶壶里煮饺子";的现象;还有些采访对象对采访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他们可能是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曝光自己的身份, 也可能是生活背景较为特殊或是对记者不信任等。多种原因导致他们拒绝接受采访, 不愿和记者进行交谈。 () 采访切口、节奏掌握不精准

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掌控现场环境, 抓住采访节奏, 找到恰当的切入口再提出问题, 这样才能一针见血、直击重点。但是在实际采访中, 很多记者缺乏掌握现场情况的能力, 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空洞、笼统, 说不到点子上, 而且也不能合理控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顺序和节奏。例如, 记者采访某个比赛的冠军时经常会问:"拿了第一名, 是不是很激动?";这种问题没有延续性, 受访者只会回答"";或者"不是";, 对于下一个问题的提出起不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而且还可能让受访者感觉问题没有意义, 观众看了也会反感。有些受访对象会在采访中滔滔不绝, 重复的话也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若是不能控制局面, 就会浪费大量的采访时间, 而且看似记录了很多采访内容, 可用性却未必高。

三、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 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新闻工作的涉猎面很广, 记者甚至要具备"十八般武艺";来应对各种情况, 小到家长里短, 大至国家政治, 都是新闻采访的内容, 所以记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什么都要懂一些, 报道才能更有说服力, 更专业。例如, 央视记者张泉灵在报道神舟飞船新闻时, 能够向观众头头是道地讲述神舟飞船的内部结构, 在叙述过程中夹杂了大量的航天专业词汇, 见她在采访之前做了多少的准备工作, 才能呈现出如此专业的状态。所以, 作为一名记者, 掌握专业的新闻知识是基础条件, 并且要在采访之前做足功课和计划,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对于采访内容要进行仔细的梳理, 细化到每一个问题要如何提出、话题之间要如何衔接、要传递怎样的观点等。另外, 对于采访对象也要提前加以了解, 如对方的身份、性格、成长背景等。采访之前的准备越充足, 采访过程才会越顺畅, 最终才能妙笔生花。 () 引导采访者大胆表达 第一, 拉近采访距离。很多受访者面对采访都有一种胆怯的心理, 进而会不自觉地和记者拉开距离, 生疏感较强。这种状态下的采访往往缺少情感, 显得生硬冰冷。作为记者要尽力消除受访者的不适感, 让受访者感觉像是在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 这样才能信任记者, 敞开心扉并说出心里话。采访中记者应该多用一些亲近感强的词, "咱们";"我也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f73e1c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