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是科学的调查研究活动

时间:2023-05-03 21:28: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采访是科学的调查研究活动



在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中,采访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可以说,采访的成败直接决定整个新闻生产流程的质量和效率。而要取得采访的成功,必须要有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指导。

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年提出的“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这一视角而论,新闻采访是从提出假设,到调查研究,再到修正假设的过程;从认识的辩证过程来看,新闻采访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这两个能动的飞跃过程。

一、采访前:研究资料,形成初步假设

采访前,需要经过确定话题、确定角度、形成初步主题(初步假设)三个过程。 第一,确定话题。这是采访的逻辑起点。社会经济生活纷纭复杂,如何确定话题?一要从党委的中心工作出发,根据重要性进行衡量。例如,201710月,《新疆日报》选择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工程(以下简称格库铁路)作为话题进行了一组系列报道。选择这一话题是因为该工程是国家“十横十纵”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更是自治区丝路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建设的“东联西出”三大铁路通道中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若羌到和田的铁路也计划2019年同时开通;未来三年,我区将积极推进中巴铁路、中吉乌铁路建设。届时南疆将由我国铁路网“口袋底”摇身一变成为我国东联西出的枢纽,这将大大提高南疆对外开放水平。由于这个题材十分重大,因此选择了这一话题进行了报道。二要选择新闻性大的话题。判断新闻性的大小需要把新闻事件放在时空的纵横坐标系中去衡量。从时间的纵向坐标来看,哪个角度较之以前有新突破、新特点、新趋势,就选择哪个角度。例如,笔者在《新疆日报》上发表的《裂变的能量正在孕育——从新疆板块看新疆经济的转型与调整》一文,就是针对资本市场新疆板块出现的并购重组现象较为突出这一股市新现象展开论述的;从空间的横向坐标上衡量,要看这个新闻事件与同类事物的差异性来判断新闻价值的大小。比如,农家书屋每个县都有,但只有博湖县把农家书屋放在商店、远程教育播放点、合作社等人员集中场所,把各种资源叠加起来,扩大了读者阅读率,笔者采写的消息《资源整合凸显“农家书屋”叠加效应》一文,就抓住博湖县农家书屋管理的这一特点展开报道,因而有较强的新闻价值。

第二,确定角度。事物是立体的,可以从多个侧面对它进行观照,那么究竟该如何确定角度?一要从话题与社会的结合点出发,多选读者关心的角度。比如,格库铁路选题要首先选择这条铁路对新疆经济社会的影响、精神、环保、人物等角度,质量施工角度就要少选或者不选。但这并不是说,其他角度就不能取,如果是重大题材,可以从多个角度写多篇文章进行立体呈现。二要从新闻性大小出发,选择那些新闻性强的角度展开报道。

第三,形成初步主题(初步假设)。经过查阅资料,确定角度以后,还要初步形成从这个角度观照事物的基本观点和态度,这就是文章的初步主题。这个初步主题就相当于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假设,这不是定论,只是为下一步的采访提供一个方向,等采访结束后,再对这个初步主题进行修正。比如,格库铁路的采访前期,笔者确定了质量控制、生态环保、人物精神等几个角度。拿质量控制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前期查阅资料形成了初步主题,


即这是一个精品工程、百年工程。然后沿着这个基本方向投入到采访的具体过程中去。经过实际采访,发现这个主题是成立的,所以我们就确定按照精品工程这个主题进行写作;假如经过实际采访,发现有偏差,就要对原来的主题进行修正。

二、采访中:调查研究,实现初次飞跃

采访过程要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展开。从人类思想认识的深化过程来看,不管是人物报道、事件通讯,还是工作通讯、经济深度报道,采访过程都是一个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的逐步深化过程。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的把握,对应的是“是什么”这个层面,原因这个新闻要素对应的是“为什么”这个层面,结果这一新闻要素则对应的是“怎么样”这个层面。“是什么”属于感性认识的层次,“为什么”和“怎么样”则属于理性认识层次。

新闻采访既然是调查研究活动,那么就应该遵循一些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观察法、体验法、实验法等,帮助新闻工作者收集信息,形成对新闻事件的理性认识。

那么,在采访过程中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呢?这也需要经过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会采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现代思维的科学方法,对收集的素材进行加工。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则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和理想化方法等。

总之,通过这些方法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抓住新闻事件在时间的纵向链条上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在空间的横向链条上与其他同类事物的不同之处,并揭示出这种不同之处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意义何在。

三、采访后:形成文本,实现二次飞跃

采访的后期阶段就是形成文本和进入传播阶段了。新闻文本的形成过程就是将新闻要素进行排列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律。

一是要注重形象塑造、场景描写和感情输入。这是由新闻作品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二是行文逻辑要循序思维逻辑,也要遵循事理逻辑。遵循思维逻辑,就是要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呈现新闻事件的原貌,这样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便于理解。遵循事理逻辑,则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特点,去构思文章,做到顺理成章。

传播阶段则是新闻作品被读者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活动的第二次飞越,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接受了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作用于实践。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不同的是,这次飞跃是由读者去完成的。

只有实现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选题、确定角度、采访、写作、接受这一完整的新闻生产的链条才算结束。第二次飞跃才是新闻活动的根本归宿、根本落脚点和价值体现。一件新闻作品在多大范围得到传播,在多大程度上被读者接受并作用于实践,是衡量一次新闻活动价值大小的根本依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09c70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