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时间:2023-05-03 21:28: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作者:时文祥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7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要发现其中的,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观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

所谓观察,是指仔细察看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直觉行动,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人的眼睛来观测和察看。而具体到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是新闻记者的感觉器官同时运用,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进行检验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地讲,就是指记者用眼睛采訪,将现场所见到的情景、事实用笔或话筒表达出来。现场观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观察,包括人物的表情、手势、眼神、对话及其全身的特征等等;二是对物的观察,包括现场的环境、气氛及其景象等等。

我们知道,一次完整的新闻采访需要记者在采访前搜集查询资料,采访中观察判断事实,采访后整理核实信息,然而其中心环节仍然是现场采访的过程,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便是指在采访现场捕捉真实场景的重要性。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入现场、细心观察,往往能捕捉到最新鲜、最有意义的主题,猎取到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活材料,写出的稿子也是有生命力的。反之,有些记者怕麻烦、怕跑腿,不愿意到现场采访,这样是绝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稿子的。

可以说,一切优秀的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都是极重视现场观察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中国采访期间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亲眼观察得到第一手资料,他也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著名记者范长江经过历时10个月的西北观察采访,写出了新闻史上的名篇《中国的西北角》。正如蓝鸿文教授所指出的:“不能说每一篇报道都始于记者的观察,但是可以说每一篇报道都离不开记者的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报道。

观察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那么现场观察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

第一,通过观察,可以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许多新闻报道失实,或者人们感到可信度不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记者仅凭采访对象的口头介绍或摘编文字简报进行报道,就是说记者采写新闻的材料依据都是第二手的,而没有到现场仔细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若是获得二手资料后再去新闻事件发生的实地看个究竟,事实的真伪就能验证,笔下的新闻报道就能具体实在,人们也就信服了。

第二,通过观察,可以更为通俗、生动地展现新闻事件,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尤其是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活动报道,因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如果不去现场采访,很可能使新闻作品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洞无味、难以理解,甚至有违事实。若是记者置身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视觉去感受一番,容易产生形象思维,将报道写得通俗易懂。如对我国水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演示场面进行采写时,著名军事记者阎吾亲临火箭发射现场,悉心观察,最后对其作了既通俗易懂又栩栩如生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描述:“突然,从海底传来一阵轰响,在前方的海面上冲起几十米高的水柱,像宝塔一样兀立在海上。”“乳白色的巨龙’,从高大的水柱中飞蹿出来,浑身披着水帘。火箭向上飞腾,水帘倒挂下来,犹如悬在空中的瀑布。水珠四溅,像水晶、翡翠在阳光中闪烁,晶莹迷人。如此生动形象、通俗逼真的报道,若是记者不去现场,是绝不能写出来的。

第三,通过观察,可以获得亲身感受,加大新闻主题表现的力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其含义之一是说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感受深刻。对于记者的采访也是这样。《人民日报》女记者柏生在采写《韧性的战斗》一文时,原先她也知道科普作家高士其意志顽强,虽早已瘫痪在床,但晚年仍坚持口授作品而著书立说。这固然是韧性的体现,但柏生感觉不甚具体、深刻,原因是她没有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去亲身感受主题。于是柏生来到老人家里,注意用眼观察,终于目击了一系列足以使主题能够深化、认识能够飞跃的细节。如老人以极大的毅力,每天有意识地进行手臂、腿脚的锻炼,怕的是一旦动弹不了就什么也不能干了。由此,柏生对高士其老人的有了深切的感受,报道的主题也就显得入木三分。

第四,通过观察,有助于获取新闻线索,并有新的新闻发现。通过现场观察获得新闻线索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记者在没有任何新闻线索的情况下,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许多生动的新闻线索。同样在一个地方,有人观察到了新闻,有人却观察不到新闻,其中的差别主要在于是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其二是指记者在对某一具体的新闻主题进行采访时,细心观察新闻的发生现场,结果在观察现场时从某一个细小的情节可能又发现了新的新闻线索。新闻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轰动的新闻事件会引来多家媒体单位争先恐后的报道,而报道内容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没什么新意。只有极少一部分记者善于观察,能够见微知著,寻找新的角度、新的切入点,在泛滥的雷同报道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读者的认同,这也得益于细致的现场观察。 当然,我们所说的现场观察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而是要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判断,仅仅在重大事件中,即使是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寻常事物中也能到有价值的新闻,不使其从你的眼皮下溜掉。同时要与结合、与结合,在现场采访中,充分调动感官,敏锐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何志武:《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d0f6a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