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 高一语文组 薛为民 2011.11.1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本文中的难读的字和不容易写的字),疏通文意,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 2.简析重章叠唱及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家园之思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本文中的难读的字和不容易写的字),疏通文意,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 2.简析重章叠唱及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家园之思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学习难点] 1.分析重章叠唱的手法。 2.了解乐景写哀情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授课班级] 高一(6)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古代写战争的诗词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苦涩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读准下面加点字字音。 岁亦莫.( mù )止 靡.( mǐ )室靡家 玁狁..( xiǎn yǔn )之故 不遑.( huáng )启居 载.( zài )饥载渴 我戍.( shù )未定 靡使归聘.( pìn ) 王事靡盬.( gǔ ) 忧心孔疚.( jiù ) 维常之华.( huā ) 戎.( róng )车既驾 四牡騤騤..( kuí ) 小人所腓.( féi ) 象弭.( mǐ )鱼服 玁狁孔棘.( jí ) 雨.( yù )雪霏霏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 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 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第1页 共4页 戎车既.驾(已经)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1.整体把握: 提问学生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理清文章结构: 先让学生概括本首诗六个小节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再来进行层次划分。 学生概括后,教师适当的引导。 薇:作—柔—刚叙写思归之情戍守生活漫长1、2、3章岁:初—暮—阳我戍未定叙述难归原因王事靡盬玁狁之故4、5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自豪感,同仇敌忾今昔对比6章写现实的部分现实的困境薛为民制作 四、探究:从艺术上讲这首诗有何特点? 分析方法: 分析本首诗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本诗的结构和形式来把握。 第一部分:从形式上: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可以看出,它具有重章叠唱(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或重章反复),同时引导学生从初中学过的《关睢》中的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和《蒹葭》中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第2页 共4页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来理解和掌握重章叠唱的手法。 第二部分:两章是直接写战争。但是引导学生,第二部分是以什么方式来写战争的?第二部分是以细节描写来写战争,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我们看不到残酷激烈的战争场面,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第三部分:第六章的前四句,写法和前边的内容不同,是描写,描写的是很美丽的景物。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这里应该是借景抒情。在此引导学生此处的景物描写来抒发怎么样的情。启发学生结合前边的内容,和本章后边的“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来分析此处的写景所抒发的情,应该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因此,分析可知,本文有三大特点,归纳如下。 首先,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重章叠唱)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其次,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再次,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共同来理清了本首诗歌的结构,并根据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分析了它的写作方面的特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诗经》中诗歌的特点有所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后再读《诗经》中的诗歌,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六、作业: 1.背诵《诗经》两首。 2.完成《优化探究》必修2第4课练习。 教学后记: 优点:1.教学过程完整; 第3页 共4页 2.思路较清晰。 不足:1.把学生估计得太高。前一天,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我想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应该能把每章节的内容概括出来,可是,当我让学生概括时,学生回答的情况却让我出乎意料,一时慌了神,只能再简单地把内容再疏理一下,这样就耽搁了一些时间,教学显得前松后紧,我的教学计划安排全打乱了。 2.由于前边对诗歌内容的疏理,使得后边的时间太紧张,所以,在进行本首诗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分析写作特点的时候,分析的有点简单。 3.由于前边把学生估计得太高,导致我设计好的使用幻灯片,没有很好的展示,没有很好的辅助这堂课的教学。(幻灯片上有板书设计) 以上的不足,应该说是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对学生的估计不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多向本组其他同志好好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学生,使自己不断提高。 板书设计: 1.本诗结构 薇:作—柔—刚叙写思归之情戍守生活漫长1、2、3章岁:初—暮—阳我戍未定叙述难归原因王事靡盬玁狁之故4、5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自豪感,同仇敌忾今昔对比6章写现实的部分现实的困境薛为民制作 2.本诗的特点: 首先,重章叠唱(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或重章反复)。 其次,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 再次,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第4页 共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23f764ddccda38376baf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