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回乡偶书》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3-03-02 19:09: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贺知章《回乡偶书》课文及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应该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据此,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应用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板块:情境导入——朗读感悟——情感升——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读一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静夜思》,谈话:李白在思念谁?(家乡、亲人、朋友……

2、是啊,月是故乡明,所以,每当看到天上的明月,李白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吟诵起——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谁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公元744年,一位86岁的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距离他中年离乡已经有50年了。五十年了,踏上故乡的土地,他思绪万千,随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回乡偶书》。

4、简介作者,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

板块二:朗读感悟

1.范读。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 指名读,强调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书写

4.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5. 学生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ca9f16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