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求真诗句 【篇一:务实求真诗句】 当前小学古诗教学中有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在教学中不求甚解,一味地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谓之曰“积累”。说是因为“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积累,有不少专家学者大声疾呼“简简单单教语文”;第二种是舞台上名师们的精品课堂,挖得深,拓得宽,情感激荡,波澜起伏。笔者认为,这两种教学形式都是不理想的。因为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日常教学,是家常课。前者看似返朴归真,说是要用古人的方式培养出今天的李白和杜甫。殊不知如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是何等地多种多样,这种囫囵吞枣般的灌输式教法全然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学生对古诗、对语文兴味索然,后果堪虞,“培养今天的李白和杜甫”就只是一厢情愿。后者纯粹属于舞台。既是属于舞台,就应该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但是语文教师日常工作中有繁重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哪能如此用心地打磨?这些名师课堂就像引领时尚的模特表演,众人趋之若骛,邯郸学步,终致面目全非。 那么,古诗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怎样的古诗教学才算有效呢?根据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有求真务实的古诗教学观,在进行“家常课”式的古诗教学时要想有效,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体会诗意;感悟诗情;学习语言;激发兴趣。现以《秋思》一诗的教学为例,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具体实施作一阐述: 一、抓住诗眼,引导学生体会诗意。 大家普遍反对逐词逐句串讲诗句意思,但这并不等于不让学生理解诗意。有人认为古诗诗意应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就连朱光潜先生与朱自清先生对此也是看法各异。因为这样一些原因,不少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以朗读、背诵为主,淡化诗意的理解,寄望于学生先作积累,将来融会贯通。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在课堂上能解决而学生也能接受,又何必将诗句的理解这个学习任务当作皮球一样踢向未来呢?如果在小学阶段只能以这样单调的方式接触古诗,相对于其它一些颇有吸引力的科目如电脑、音乐、体育、美术,学生将对古诗的学习不会有任何兴趣。因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应该建立在知诗意,懂诗情,入诗境的基础之上,而其前提则是掌握诗意。因此,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教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意。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参考注解,结合各种资源,自行了解诗歌大意。这样既能让学生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就像破译密码一样,解读诗意最关键的是解读“诗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喜”,《枫桥夜泊》之“愁”,《泊船瓜洲》之“还”……由诗眼设疑,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的大意。同时可以做到抓大放小,不因逐词逐句串讲而使教学显得枯燥。 在《秋思》教学中,教师以题中之“思”为诗眼设问:同学们,诗题虽说写“思念”,但诗句里再也没有出现“思”,作者把这个“思”藏在哪儿呢?现在请你们默读全诗,看哪些字词背后藏着作者的思念。学生在细读全诗之后,分别找出了“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处,读懂了这是作者触景生情,思绪绵绵,心中有万语千言诉说不尽,从细节描写中知道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这一问题的设计,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有迹可循,可以很快地掌握诗歌大意。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置换中感悟诗情。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诗人“情动而辞发”,诗句所写都是诗人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今人要理解诗意不难,但要准确体会诗人情感则不易。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一切解读都是误读”。这样看来,教师不需要追求理解诗歌情感的准确度,重点要做的是导学生以诗为凭,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受。怎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诗句的理解,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最好的办法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篇二:务实求真诗句】 秋已接近尾声 江南的风依旧很柔很轻 在铺满月光的小径上 我与散落的花瓣交换着心情 / 生命里总有一份爱情 美丽得无法用笔墨来形容 低眉间总有一个剪影 穿过一袭夜色与心灵慢慢的靠拢 / 我轻轻的闭上眼睛 倚在风中温柔的聆听 想在一朵落花的轮回里 记取我与你的前世和今生 / 你用一朵花开做为约定 我用掌心托起一份永恒 已是满地碎红的院落中 还会不会演绎下一场重逢 / 采一朵明媚种于墨香中 任季节辗转,任往事如风 洗尽铅华的文字里 你依旧是那片最美丽的风景 / 在文字里怀念一段曾经 在梦中与你一路同行 那个埋在心底的结 终究长成了一种执著的痛 / 梦,跌落在一弯月色中 落花,把心事说给秋天听 原以为荒芜了的故事 又在秋风拂过的地方开始泛青 / 风啊,请停一停 不要惊醒那朵彩色的梦 我已听到了青石板上 传来了那串熟悉的脚步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23572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