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润物细无声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个案研究 赵慧云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对于扩充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以高二学生陈明的阅读指导为例,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现状 班级整体阅读状况极不乐观,阅读量远远不够,阅读视野狭窄。不少学生连教材推荐的名著都没有整本阅读,只是粗略了解了写作背景、内容梗概等应付一下考试。课外读物建议书单上的书,读全的更是寥寥。学生越来越远离读书有多种原因。电视、网络等侵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阅读兴趣缺乏;学生的懒散、任性、浮躁让他们无法静心读书;流行文学、快餐文化让学生习惯了娱乐消遣和肤浅刺激;沉重的升学压力让学生陷入题海无力读书„„ 从陈明个人来说,有阅读的需求,喜欢现当代散文,特别喜欢古文。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流于浅层次。 二、对策 a) 激发兴趣,扩展阅读面。 一是阅读推荐。有意识地向她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她选读兴趣和能力。比如,推荐一些优秀古诗,通过诵读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精深。推荐一些适合她阅读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游记等,让她自由选择阅读。 二是阅读成就感的培养。通过读书汇报会,让她与同学交流,讲述自己阅读的收获;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她的读书心得,在班级展览。 b) 过程指导 联系课文,拓展课外经典读本。例如学过《林黛玉进贾府》我便督促她整本阅读《红楼梦》,并写出阅读体会。 提示阅读方法,及时反馈。指导她读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有时候需要运用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慢读,几遍,甚至几十遍地深味其义。读书时要善于思考,一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去阅读,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鉴别,三是历史的唯物的辨证的筛选。读书要勤记。一方面是勤记录, “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圈点批注、提要钩玄,摘抄名言佳句,写出读后感受、书评等。另外要勤识记,对所摘要的知识经常感知、理解,以期积累运用。 注重读写结合。阅读对写作和其它语言运用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我鼓励、引导她把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和说话中去。 师生共读。推荐给她的书,我也会去阅读。经常和她交谈,了解阅读进程情况,交换阅读的看法,解答她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示范、感染她。 三、成效及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阅读坚持,她阅读兴趣渐浓,习惯逐渐养成,读书时经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写作能力也越来越好。 语文的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虽说现实存在很多的阻力,但是只要老师多些耐心,多些恒心,多想办法,多些过程的陪伴,学生就会在阅读的路上走得更远。 附:陈明同学读《红楼梦》的两篇随笔 素冠 1 《诗经·桧风·素冠》道:“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我心慱慱兮。庶见素衣兮,我①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庶见素裙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它写一个女子,看见一个穿着素净衣裳的男子,知道他已经在彻骨的悲伤里,或许已经在百里穷途之中,她不能不理解这样的悲伤,也不能不以带着怜悯的爱慕,去亲近这个男子。这种怜悯与爱慕里并不带有从容,是热烈而非温和,是救赎而非良媒,如同山魅夜语,幽深难测,而她认识那个无望的山魅,不可不答。 这点花月情根,是于日暮途远人间何世之中,最后的寄托。《桃花扇》的最后,南明陨灭,侯方域与李香君于山中既遇,一道士斥责道:“你道是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唯这点花月情根,还割舍不断么?”——割舍不断!彼时山河破碎,人归无处,于侯方域而言,所有的锄奸铲恶的抱负,悉数随着社稷之无存而荡然东流。于李香君而言,则是乱离的世道里,她所能握住的,只有不多的感情。因此王国维在《红楼梦研究》里讽刺《桃花扇》的结尾,说侯李二人屡经辛苦,山中既遇,怎会因为老道士的一句话,而各自遁入空门。 在人间穷途之时,不多的感情,就是最后的寄托与救赎。 ——就如同宝黛之间的感情。是时黛玉寄身贾府之中,一无所有,她所有的,只有心怀中的一份感情,而她寄情于谁,于何物,那个人就是她的救赎。她视宝玉为知己,然而这份知己之谊,若以古人比喻,并不是“善哉。郁郁乎流水”的淙淙相交的从容不迫,更类似于“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的剧烈,如榴红照眼,热烈的红色若不侵入知己的心目之中,就是陨落于地,无转移或复生之可能。 她的身世,她的悲伤,已经大到无法自赎的地步,只有这一段感情,才能救赎。她希望,并且需要宝玉与她同悲同喜,她欢怿时他喜乐,她汍澜时他哀伤,否则在天地之间的庞大而空洞的空间里,在贾府万千众人之中,她感受不到自己情绪的存在,与存在的意义。只有当宝玉成为那个同悲同喜的人时,她的感情在宝玉身上折射出万千反光,如同画舫上的烛光落入水中,折射出万千倒影。唯有如此,她方能如此鲜明地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感情,掺杂进了她对人生结局反悲为喜的渴望,如冰中箭镞,带着暗暗的炽热,充满着不由自主的猜疑、质问、悲泣,若不以她自身的悲情压制,就会是一番十分炽烈的感情。正如莎士比亚戏剧中所言:“狂暴的快乐就像火药与火绳的亲吻,一定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这一段木石前盟,夹杂着悲悯、知己之情、彼此的爱慕,它的欢怿有多炽烈,悲哀就有多冷冽。其中暗暗压抑着无形的乞求与不尽的热情,带着不可显露的炽热,又因为炽热而纯粹。 《周南·卷耳》中道:“陟彼崔巍,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唯以不永怀。”唯以美酒,来救赎一段大悲。也唯以一段感情,来救赎一段无望。正因为这段永怀的忧伤,大到无法自赎的地步,因此必须以他物、以他人来偿还。就如易水送行,此一番悲壮,必是要借助“满座衣冠胜雪”来表达的。 素冠中的女子,她在面对素衣素服的男子时,只怕她自己也很难分清,她心中流荡的,究竟是怜悯,还是爱慕。然而她仍要与之同归,与之如一,以一段真挚的感情,将男子救出自身悲绪的深渊中来,此时她若不走上去,拥抱男子入怀,或许来日再见,已是红妆与枯骨。 因此西方灵河之畔,人寰贾府之中,宝玉不能不与黛玉远别重逢,绸缪束薪,他带着天性中的怜悯,不能也不忍弃置对方倾注过来的感情,他凝眄着潇湘馆中的身影,如同先秦的那位女子凝望着摇摇欲坠的素冠,在爱慕中,已担当起对方永怀的悲绪。唯有担当,方是救赎。 木石前盟之所以不同于金玉良缘,正在于此。人寰中以金玉捆绑起来的感情,没有如此纯正的炽热,与干净的纯粹。因不纯粹,故为黄尘中的美玉,而没有高于人寰的奢侈之感。纯粹的木石前盟,是一段稀少而奢侈的情感。 2 注①:原文不是裙字,而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韦右毕。音bi,指皮制的蔽膝,类似于现在的围裙。 销魂不过锦灰堆 比较张爱玲的小说与红楼梦,二者之间有很大相似。这种相似,在于他们表情抒意、抒发主旨的笔法。 红楼梦中的悲凉,是非常复杂的。如若不复杂,雪芹不会用一种热闹的笔法,还有琐碎的家中事情,来表现这种悲凉。他会用抒情性的笔法来表达,比如庾信《哀江南赋》,以一种抒情的方式,直面自己的情绪,并且表达为长长短短的句子。但曹雪芹的悲凉,在小说是隐藏起来,在众多人物与热闹琐事之后。这份悲伤若不沉痛,他不必表达。而若不长久,也不必隐藏而不直面。毕竟,情绪是有时间上的限制的,因而“情随事迁”,而事过,情绪就会消损无迹。然而,曹雪芹没有从情绪中解脱出来,他不容许自己遗忘与解脱,因此悲情不消散。不消散,于是就在长久时间里日益复杂和深切。 元宵灯谜一节,史老太君出了一个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脂批云这个情节实际上通过史老太君之口,揭示了“树倒猢狲散”的结局。一个老人的谜语,而深处有这样大的悲凉在里面。以及“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宝玉访妙玉乞红梅归来之后,将梅花插在芦雪广里的花樽里,大家一起赏梅联诗。联系姜夔《暗香》中的“但怪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当时的联诗,赏梅,暗香,过后,家破人亡后,都杳然不复存,香冷入瑶席,也最终是“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而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处不悲凉。当真去意会,所有的元宵节,上元节,一切的琐事,怡红院,大观园中的万端事,皆为字字看来都是血而已,如同花影入水,又被乱鸭践踏。 红楼梦之后,或许只有张爱玲完整地传承下了这种笔法,因此张爱玲或许可以被称为“雪芹后身”。张爱玲的小说也是写着家庭中的琐事,金锁记仅写尽曹七巧一人的生平,倾城之恋写白流苏之事,至多不过是她与范柳原两人之事,可是却很悲凉,仿佛是一匹华丽的缎子,里面却裹着冷冰。第一炉香里,葛薇龙最终,是必定会被乔琪乔抛弃的,而她以残花败柳之身,裹挟着不好的声誉,也不会有人愿意再娶她,若回上海,又是对自己家庭的负累,至多不过是沦为娼妓而已。最后的湾仔新春市场,一簇簇商品货物,玉石梅花,吧岛虾片,葱绿缎子,非常繁华,可是行走在其中的人是冷清的,即便葛薇龙看似繁茂,我们也知道她的命运是冷清的。在她的小说里呆久了,琐事之下,热闹之中,缎子里的冷冰缓缓融化,顺着缎子的经纬织痕流溢而出,蘸上指尖,濡冷掌心。 ——这种复杂的、被隐藏起来的,而又庞大的悲凉,像是骷髅提灯,灯笼粲然,却提在一具枯骨手中。书中所有的繁华,都与悲凉比邻,所有的快乐,都为了掩抑悲绪。正如书中诗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白骨与红妆比邻,锦灰与枯骨并存。书中辞句有如长河,湜湜流荡,涤荡锦缎,最终却流入一派枯火之中,将一切锦缎烧成灰烬。荣华富贵之下,锦灰堆而已。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3cc12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