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丰子恺《渐》教案设计6.doc

时间:2022-12-11 00:3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1.《渐》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了解作者丰子恺;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词语。 2. 技能目标

学习品味议论散文的语言;掌握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 3. 情感目标

警惕人生历程中的渐变现象,唤醒时间意识,激励自己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 ”“大人生的人。 走向高考

通过品味语言,去把握作者有关人生的态度。 教学难点

学习品味议论散文的语言;掌握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 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读丰子恺的《渐》,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 作者简介。

丰子恺,名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生于1898年。1914年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受 业于名师李叔同。1921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1924年开始 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 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

《车厢社会》、《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 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 上海画院院长。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疾,于1975年不治而逝,终年78岁。丰子恺 禀赋极高,多才多艺,擅长美术音乐,又工散文。日本一位评论家曾用鹤立鸡群来评价 他的散文,比喻他在当时上海作家中的特殊地位。皈依佛教之后,他的为人,从行为到思想, 都深受佛家的影响。他的散文集名为《缘缘堂随笔》,缘缘堂是丰子恺居所的名字,从这个名 字可见出他的人生取向。他一生淡泊,洁身自好,自称占据他的心灵的,唯有天上的神明 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的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和颖悟。大体可 分为三类:一类是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且受佛教思想影响,带有玄思色彩的,以早期的《渐》、 《春》、《秋》、《两个 》等为代表。一类是描写儿童情趣的,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儿童本位 思想和一颗赤子之心,如《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作父亲》等。这类 题材成为他20年代后期创作的中心题材。一类是写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的, 如《车厢社会》等。他崇尚自然,作风平易,随意写来,不加矫饰。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始于20年代中期。他在描摹人生世态时,思想上是存在着矛盾的,他 多少也看到了世间的黑暗,却又往往逃避严酷的现实。他先神游于儿童的世界,他自称是 童的崇拜者赞美儿童彻底地诚实,纯洁而不虚饰,认为儿童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 ,成人却因了世智尘劳而蒙蔽,斯丧,是一个可怜的残疾者。他觉得孩了们都有大 丈夫气,大人比起他们来,个个都虚伪卑怯

赞美儿童,并不能使他对人生作出圆满的答案,于是他就跌入了宗教的罗网。对于艺术, 他认为,风景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他主张远功利”, “归平等


由此从艺术可得到自由的乐趣天真的乐趣调剂平时生活的苦闷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追求着一种闲情和逸致,有时候在作者娓娓 的叙述中,也显示出了一种感人的情调。像《山中避雨》写他在杭州的山中茶店避雨时,因 为拉起胡琴,引起了村中不少年轻人的喜悦和共鸣,竟至在雨中依依惜别,写得情意绵绵, 令人吟味不止。

丰子恺的散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这是他的作品在读者中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他总 是用明白如话的文字,将对象描摹得细腻生动,颇具神韵,在婉曲的叙述中又夹以议论,因 而于素朴与隽永中含有哲理的意味。丰子恺是夏丐尊的学生,他的写作是在夏先生的指导 和鼓励之下学起来的(丰子恺《悼丐师》)。他们的文字都得力于中国古代的笔记散文,都是 那样简洁和老练,然而他们一个是偏重于说理,另一个却偏重于抒情,在艺术风格上既有相 似之处,却又有很大的差异。

《渐》写于1928年,收入《缘缘堂随笔》散文集中。 三、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植物花开 儿女成长 季节 昼夜 人生阶段 人生境遇 自然社会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造物主骗人的手,也莫如 渐的实质 渐的作用

渐的外在表现: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不为所迷,不为造物主所欺 四、 思考讨论

1 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造物主骗人的手,也莫如' 圆滑微妙二词? 明确:

圆滑令我们想到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所造成,被冲掉了棱角, 冲刷掉了自己的本质。作者用圆滑可以说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微妙一词的使 用非常贴切。作者指出人生的变化在于字,而字的表现是无声无息,令人毫不 知觉的。而微妙词正好是这种特点表现的概括。

2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人生。

3 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明白? 明确:

使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了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分析人生的发 展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进行的。巨富子弟的变化、昼夜季节的变化、儿女的成长、植 物的花开、抱犊过沟等。把看不见的人生变化比喻成人们熟悉的走路,音乐符号、时钟等, 说理形象而到位。

4 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如何理解?(课后练习四) 5 基本解读

文章中,作者从世间万物的渐渐变化中体会人生的真相。文章如拉家常,列举了许 多例子,说明任何人都逃不过渐变的生命演化历程: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 '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 '变成顽固的老头了。人生的是肯定的,然而由于这种是渐进的,让人不知 不觉的,这就有它的值得追究的问题。接着又从世间万物时刻在变化而又让人毫无觉察的描 述中,提出了 问题。文章首先指出,人之所以堪受境遇的衰老,全靠这''的助力 以抱犊跳沟等为例,农人每天抱犊跳沟,并不觉得累,虽然犊的重量与日俱增,但这种变化 在每日之间,并不明显。所谓“'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 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使人对时间的变化产生错觉。再接着,文章又进一步揭开了 的问题其实是 时间的问题这一真相,指出人常常受的蒙骗的原因,在于人无从把握一直在流逝着的 时间,不明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所处的位置,因而难以成为明达之人。最后发出呼吁:人不 要为所迷惑,不要为造物主所欺骗,应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也即 把握好时间的生命线,让自己拥大人格大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8f94b3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