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普职教育衔接贯通:现实判断、可行性和发展路径 作者:杜文军 曲杰娟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34期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缺失、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与需求契合度低、职业教育功能表达失常、政策文本与政策实施离化以及职业教育培养体系错位等问题。从国际标准教育分类法、国外成功实践经验以及国家政策等角度来看,普职教育实现衔接与贯通是可行性,发展路径包括: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人才观;重视学生兴趣及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紧贴社会需求,形成独特培养体系;加强职普整合机制建设等。 关键词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衔接;贯通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4-0043-05 作为一种与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归根结底要满足社会与市场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与技能人才的需要,满足具体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需求。但与普通教育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培养层次低,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传统思想观念的桎梏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等值,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断层以及与普通教育的割裂等问题,导致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存在歧视,进一步加剧了职业院校“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因此,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与贯通,是我国学生兴趣与主体性的内在需求,是社会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客观要求,是职业教育体系功能充分发挥的必然诉求,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我国普职教育衔接贯通的现实判断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缺失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还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各类群体提供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才能的途径与机会[1]。教育分流与教育类型的多样化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选择空间,而且能够扩展他们的选择途径。我国采取的“全国统一考试”教育分流方式,依托于考试分数选择教育类型,该遴选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兼之“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试方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实际能力考核微乎其微,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把学生看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培养模式,不仅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而且难以彰显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平台。不仅如此,由于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淡薄,并未真正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在课程、专业设置等方面均缺乏统筹性,导致其培养的人才缺乏岗位定位优势、缺乏目标岗位核心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69a55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