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的乡村土地散文随笔 荒芜的乡村土地散文随笔 每次回到老家,总想抽点时间,沿着儿时走过的路多走走、看看,可几乎每次都市带着遗憾逃离,没有那么多时间让自己踏遍儿时走过的家乡的山山峁峁,转不了多长时间又不得不离开,再次回归水泥林立的城市。 闲暇的时候,儿时走过的山峁、沟坎,曾经的一草一木总是蒙太奇式的在我眼前演过,儿时的记忆深深地烙进我的骨子里,无法忘怀;儿时的快乐、烦恼,总时不时地从眼前闪过。 家门口是一条沟,曲曲折折地从家门口拐向远处,沟虽然不很深,没有泉水,是一条干涸的沟。伴随着风的洗礼,岁月的侵蚀,沟的两岸显得陡峭,虽然长满了杂草,或者星星点点地分布着几棵核桃树和柿子树。我家门口下面是一排已经被废弃的土窑,土窑的门口就是那条沟。 多年的风雨洗涮的许多土窑已经坍塌,加之下大雨时村庄里的水绝大多数从那排土窑的东面流到沟里,勤劳的乡邻们早先在沟底接连堵起了几个土坝,从沟的几面流下的水裹挟着泥土,被分段阻挡,形成了几片面积不小的、冲积而成坝堤地,肥沃无比。记得儿时,沟底的地被耕种,不用施肥长出的庄稼,产量远远超过生产条件好的土地,只是耕种、管理、收获起来有点困难。 上次回家,走到沟边,看到沟底下那几片已经被荒芜的土地,心里不由得有点抽搐,感觉太可惜了。的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经济转型的迅速展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许多耕种不方便的土地被荒芜,年老体衰的老人根本无法耕种;受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小规模生产效益不高,无法保证生产的需求,加之丘陵和生产技术、条件滞后地带,农村家畜的消失,人力根本无法解决耕种问题……导致土地大面积荒芜。 许许多多被荒芜的土地,土质肥沃富饶,因为没有人耕种,都长满了数不胜数的杂草,没有庄家的痕迹,只有出没其中的野兔、小鸟等,成为他们的乐园,而留给我们只有无比的感慨。 一片在肥沃的土地,如果缺乏开拓者,缺乏合理的种植,留给我们的只能是遗憾。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利用,播撒一些有益于我们的种子,让它们得到合理的.利用、开发。 站在那一片片被荒芜的土地上,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慨叹,期望那些土地和某些人一样早日找到自己的归宿,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是自己变得沉着、淡定、成熟、稳重。 脱离乡土,步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和城市“乡下人”,他们处在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交汇地带,向往、渴望融入喧闹、发达、文明的城市生活,有无法摆脱乡村文化在其内心深处烙下的深刻的印痕,挣扎在城乡结合部,又不归属于任何一方,迷茫、彷徨,失去了归属感的灵魂,显得失重,跌跌撞撞,碰来碰去,显得焦躁不安。他们既不完全属于乡村,又不归属于城市,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无所适从。 城市人羡慕乡村的悠然自得和闲逸,有机会完全融入大自然,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过多的生活压力,生活在舒心自然之中;乡下人则羡慕城市生活的繁华、热闹,丰富的物质资料,多彩的文化生活。 荒芜的土地如同一个人一样,需要有人去开发,不能信马由缰任由其疯狂地生长一些无益的东西,让其有所归宿,使其专注于一些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事情,否则它会因此而自我放纵,在充满自以为是的充满力的广阔的原野上迷失自己。一个没有既定目标的灵魂很容易迷失。 当一个人从一种生活圈子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如同骑上一匹脱缰的野马,带给自己的是百倍的忧虑,好无次序可言,目的不是很明确,生活会为他们制造无数的离奇和意外,有时还让人感到荒谬或怪诞。不由地想停下前进的脚步,不想搭理种种杂事,离群索居,让自己迅速地闲适下来,进行反思,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说法,合理的定位,让自己冷静下来,淡定地面对生活,直面未来,让生活过得更加沉着、淡定而厚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72ea3f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