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记述文

时间:2022-03-24 23:02: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同学们普遍认为作文难,语文老师也觉得指导写作难。难在什么地方呢?从学生的角度说,没有材料不知写什么,有了材料不知怎么写;从老师的角度说,不知怎么指导能将学与教两个方面的问题兼顾到,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在获得材料的问题上,以前讲得很多了,不再重复说了,有关记叙文写作的文体知识也分条谈过了。这里主要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方面提出些意见,这样指导会引起写作者的重视,对写文章有参考价值。 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 .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尝一脬(pā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这就是以小见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有 .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


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空间有比较大的地域,如洲际,有比较小的某个具体的城市、乡村、街道、学校、操场等,用不同场所、不同景观的转换等来安排结构,需要在文中标明空间的转换,给读者空间变动和空间印象,能帮助读者把握不同空间的不同风貌的变化。如《多收了三五斗》,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有空间转换的交待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不同的场景中,叙述的对象、内容也有所不同。 3. 场面分段标题式 场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它由人、事、景三个因素构成,在文中选取了若干个场面,那就要将这几个场面有机地组合起来,可以用分段加标题的形式,也可以用过渡、衔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标题的形式比较鲜明,也省略了设计过渡的问题。 4. 线索贯穿 文章选取若干事件或片断,就需要用一条线索来贯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断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有的文章以物为线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断有机地联起来,如《记一辆纺车》《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为线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认识为线索,串连各个片断。《春》抒发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选择了盼春、绘春、颂春等一系列片断,寄托了作者的感情,用作者对春天的感情贯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以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文章若干片断、情节贯穿起来。 还可以按作者(或)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为序,将前后的事件或片断联接起来。如《荔枝蜜》 . 点面结合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的描写,又有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 .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乔梦符的话)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如《我的老师》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 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白杨礼赞》 紧扣叙事,直抒胸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 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如《小桔灯》《背影》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含蓄深刻带有启发式,发人深思。如《荔枝蜜》《故乡》《多


收了三五斗》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 古人讲究首尾圆合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标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题旨。卒章就是文章结尾。就是主旨。强调开头夺目,结束升华。清朝李渔《闲情偶寄》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形象地说明开头不应该把,题旨遮挡住。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须要必须要放开,结尾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乐天《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我们写文章也应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首尾一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8a9b8eb90d6c85ed3ac6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