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七上十一、望岳

时间:2022-11-25 21:17:4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一、望 (遵义6年未考)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开头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未了”是写青翠的山色一望无际,表现山势之绵延。这是写远望之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这两句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生动有力;下句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是实写。“割”字用夸张手法,形象贴切,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这是由远观而近看,写细望之实景,并由静转动。前句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后句写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写极望之景,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都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背景资料】这一首诗写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年轻时期那种蓬勃的朝气。

【主题】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临其境。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积极向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晓,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__

2.诗中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景色:山中层云缭绕,黄昏归鸟还巢。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妙大自然无比的眷念和热爱之情。__ 3.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和远大抱负。__

内容总结



1)十一、望 (遵义6年未考) []

1 / 2




岱宗夫如何

2)十一、望 (遵义6年未考) [] 岱宗夫如何

3字用夸张手法,形象贴切,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后句写山腹之深,一个字用得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

5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都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6__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949ce4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