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蝉》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8 10:16: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咏物诗《蝉》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受作品思想、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总结、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预习、研讨、点拨、归纳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

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

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元·王冕《白梅》

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诗人以

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3、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4、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李峤《风》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

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

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 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二、了解咏物诗相关内容

1、咏物诗的含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

诗歌。

2、咏物诗特点

形式标志:以客观事物为题;咏(题、赠、赞、吟)+客观事物

实写其特征: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

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

求“神似”。

简单地说就是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3、咏物诗与写景诗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诗

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比较鉴赏

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回答问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1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这三首诗中分别表现了蝉怎样的外形特点? 2.三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这三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一)李商隐的《蝉》

1、学生甲充当教师角色讲解诗歌内容 2、师生共同总结 蝉的形象特点:

处于高树,餐风饮露,因难饱而哀鸣,却无人怜悯 象征诗人清高、处境困窘、清寒、叫声悲惨,却无人理会 表现诗人的情感:虽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却坚守清高之志。 (二)虞世南的《蝉

1、学生乙充当教师角色讲解诗歌内容 2、师生共同总结 蝉的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象征诗人品性高洁,声名远扬

表现诗人的情感: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三)骆宾王的《咏蝉 1、学生丁充当教师角色讲解诗歌内容 2、师生共同总结 蝉的形象特点:

处于露重、风多环境,却飞难进,响易沉

象征诗人环境的压力、政治上不得意、言论上受压制

表现诗人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被诬下狱的愤懑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四)总结诗歌手法

三首诗对蝉的吟咏角度不同,形象特征不同,寄寓的情感不同,但手法是相同的,都是象征和托物言志。

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五)通过三位诗人不同的经历把握不同的情感

1、在李商隐短暂的一生中,几乎每个阶段、每个层面都有着不同的痛苦体验。幼年丧慈父,中年丧爱妻;虽以“王孙”自居,却生来家境贫寒、三代孤寡;爱情上时有所求,却又常无所得;虽有济世大志,却又仕途蹭蹬,一生费尽心力汲汲于政治,想要“安危与共主君忧”,却始终被拒之门外,虽然胸怀锦绣,才情横溢,却终生盘桓于幕府之间,以笔墨事人,人生最大的痛苦也莫过如此! 总的说来,李商隐一生穷困潦倒,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他的是可称“牢骚”人语

2、虞世南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他的是可称“清华”人语

3、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他的是可称“患难”人语 4、小结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0c7fd3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