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渔家傲破阵子

时间:2023-01-12 12:05: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上)《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 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 州。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 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 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 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字,以统领 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 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 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 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 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 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 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 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 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 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 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 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 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 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 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 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 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 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

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九上)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c55c7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