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过这样一种现象: 有些事情,你在经历时,是蛮痛苦的;但在事后,你会感到挺幸福。 且当时的痛苦感,是真的;过后回忆起来的幸福感,也是真的。 比如:备战高考。 这件事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 如果你现在问我:韩大爷,你觉得高三那段时光怎么样啊? 我会说:好啊,那真是永生难忘的绝妙体验。虽然有点辛苦,但那时候每天都很有目标感,过得充实又快乐。同学之间关系单纯,老师严厉中带着亲和。我做梦都想回到那段日子,可惜回不去了。 但如果你恰好在我读高三时跑来问我:嘿,感觉如何啊伙计? 我会问:你有上吊绳么?苦死了!天天做不完的题,刷不完的卷子,为了每次模拟考揪心,为了一年后的高考操心。每天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要提防门后班主任的眼睛,同学之间借个笔都挨说,快赶上集中营了。 你很纳闷:不是吧……我问未来的那个你来着,他说高三……可好了。 我只好咬牙切齿道:何方妖孽大放厥词?来,你让他把我数学卷子上倒数第二道大题第三问做一做。 现在我们来看,哪个我说的是事实呢? 其实,都是事实。 但柯南有句名言:真相只有一个啊。 那为啥同样的事同样一个人都保持着诚恳的态度去看待,前后的感受与评价差距这么大呢?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两种自我。 一种叫“体验自我”;另一种叫“叙事自我”或“回忆自我。” 2. 这个概念由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未来简史》一书中也阐释过。 所谓的“体验自我”,指的是那个亲身经历着我们人生的自己,是每时每刻的意识和直接体验。 而“叙事自我”或“回忆自我”,指的是一个负责在事后整合我们的过去的旁观者角色,它是那个思考着我们人生的自己。它负责记录生活,挑选片段撰写成故事。 粗浅直白一点讲:体验自我这东西,它比较务实,比较“活在当下”,才不管你正在经历的事有啥意义,会不会成为精彩的人生故事呢,只顾经历的瞬间到底爽不爽。 而“叙事自我”或“回忆自我”这东西,就比较讲情怀和价值感意义感了。而且它在评判一件事时,会忽略掉你经历时的很多细节,只对这段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感兴趣。 所以当你让现在我的回眸高三那段时光,我会对你说:有意义!很精彩!再来十遍也乐意!这样的生活才有声色! 你看,叙事自我跟你聊的关键词都是这类的。 而当你问正在经历高三的我,我也会老实交代:苦到家!不学了!那门课折磨得我头疼!这道题我不会做…… 你看,体验自我不谈意义,只聊瞬间感受,哪怕过来人跟他说:高三有意义。体验自我也会充耳不闻,因为它最在意的那个当下痛苦感,确实没打折。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哦。这句话之所以风靡,就在于它精准打击到了我们的体验自我。 但当你真的听了这话,干脆学也不念,班也不上了,浑浑噩噩一阵子,轻松感竟然成了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虚,与之相伴的除了钱紧,还有满满的疏离感、无意义感、手足无措与懊悔自责。因为,叙事自我找你来算账了…… 3. 其实类似的例子特别多: 比如,分娩的痛苦大家都是知道的,那个疼能把汉子憋哭。但如果你问妈妈:后没后悔生我啊? 当然,除了逗你玩,多半会说不后悔。如果气氛温馨点儿,配点背景音乐,还会说:你让我成为了母亲,你丰富了我的生命,你是我灵魂的延续,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把你生出来了。 这时你掏出DV道:妈,画面里手术台上高喊“打死我也不生了”的那个,不是你吗? 母亲嘴角抽搐,一招化骨绵掌将你打飞道:那是体验自我把我给占据了。 再比如: 我们在出门旅行的过程中,其实会遇到很多不顺的事儿。 先是被出租车司机黑去50块钱,到达目的地发现比赤道还热。人山人海中好不容易掏出手机摆好表情刚要自拍,同行的伴侣一副狰狞的面庞入画,摇着你头喊:旅店钥匙呢?! 一路降妖除魔累成劳模,刚要入睡,轰雷巨响,原来:隔壁住户把床搞碎了。 彼此相互埋怨,信誓旦旦:跟你出来就是作孽,后悔死我了! 结果到家两天后,朋友圈一发,小照片一修,配的文字却是:好有意义的经历撒,无悔的人生就应当这样过。 这是什么?单纯的虚荣心吗?不全是。 因为后者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是叙事自我发威了。 4. 那知道了这个概念,有啥用呢? 起码有两点益处:一是能帮你自律,二是能帮你调节幸福感,三是能帮你做人生决策。 我最近在减重,需要多跑跑步。 我们知道,长跑对于初体验者来说,蛮难坚持的。 比如我总是在跑道某个特定距离时,意志最容易动摇,痛苦感最甚,最想放弃。这时产生放弃念头的,就是体验自我。我知道,它难受了。 怎么办?赶紧提前请出叙事自我阵场面啊。 所以每当我快坚持不住时,就对自己说:现在的痛苦是体验自我的“幻觉”,别信,信了的话叙事自我的幸福感就没了。 咬咬牙坚持住,用个两三分钟把体验自我拖垮,等跑完以后甚至在未来的日子里,叙事自我给你的幸福感成就感,是会加倍的,而体验自我感到的痛苦会随着时间磨没的。 就这样,本来最难熬的那个关卡,被我一次次迈过去了。 5.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人没钱的时候喜欢用钱买食物和用品,有钱了就爱拿钱买经历。 其实,这种消费升级的背后是观念的升级,因为人越来越意识到:讨好叙事自我的意义了。 体验自我一时爽,却也快凉凉;叙事自我却能一直把上佳的感受带进坟墓里。 所以从长远考虑:还真的是吃吃喝喝没意思,搞点事情才最欢乐。 当然,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有的人就是喜欢活在当下,有的人则拿回忆和对未来的兴奋感找乐,无关对错。 最重要的是,决策前搞懂自己哪个最适合。 心理学专家给出过一个简单的测试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94db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