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传统文化课时备课 第_三_单元 第_4 课 总第_7 课时 课题:《无题二首》其一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李红莲 复备人:李红莲 授课日期:2014年 4 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商隐,了解《无题》,了解晚唐诗; 2.以李商隐《无题》为个案,通过比较阅读,总结诗歌理解、阐释和接受中的普遍规律,完成诗歌的三重读解,指导未来的诗歌鉴赏。 3.体会诗人的弯曲幽深的情致和诗风。 【教学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本文大意;以李商隐《无题》为个案,通过比较阅读,总结诗歌理解、阐释和接受中的普遍规律,完成诗歌的三重读解,指导未来的诗歌鉴赏。 【学情分析】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秾丽中时带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对后世的诗坛和词坛影响很深。学生对他并不陌生,尤其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学习本篇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在唐诗的崇山峻岭中策马扬鞭。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过去的一周,我们主要在观,在不同的诗歌中观风俗,观民情,观诗人的个人际遇,也观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 今天,这场走马观花式的诗歌阅读翻到了晚唐这一章,我们将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个案,试着总结诗歌在理解、阐释和接受中的普遍规律,以指导我们未来的诗歌鉴赏和研究。 复备 二、细读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无题》,在字里行间中体会:诗人在抒发什么样的感情?要求,以写诗歌鉴赏文章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讨论明确:诗歌的题目为“无题”,这样的诗题无法把握到诗人的抒情意图。 诗歌的首联写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上句开宗明义,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慨叹——相见难,离别也难。而离别难的原因,也许就在相见不易。到这里,我们可以合理的猜测——诗人是不是想抒发离别之苦或者相思之情呢? 3.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工作,其实就是我们在拿到诗歌后一般都会进行的文本细读。 我们在诗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要注意:①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许多诗歌艺术的核心。把握意象往往就是把握了诗歌的艺术性本身;②理清诗歌感情的脉络。有的诗歌在感情表达方面明快直接,有的诗歌在感情表达方面婉转曲折,无论直接与婉转,我们都要细细品味;③诗歌意象、抒情的视角以及精练的语言形式本身,有时会造成诗歌理解方面的多义性。这也就是自古以来都有“诗无达诂”(董仲舒《春秋繁露》复备 诗无定解)一说的原因。④如果可能,还要注意诗歌的音韵规律。 文本细读奠定了理解和接受诗歌的基础,是诗歌鉴赏研究不可或缺的步骤。但是,如果对诗歌的鉴赏仅停留在文本细读的层面,那也就未免太过险隘了。 三、知人论世 孟子说过,“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于是知人论世,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论中不可不提的一个重要环节。 知人论世,具体地说,就是了解这个人,将文本放到这个人具体的出身、经历、主张、思想等等中去,也放到这个人生活的特定时代语境中去,这样,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才可能超出抽象的框框而进入到更加宽广并且更加具体的事件当中。 1.关于李商隐,你了解多少?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2.有了以上的经历介绍,你是否同意将《无题》理解为李商隐写给令狐绹来补救他们之间关系的诗?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李商隐有很多爱情诗,被后人称为晚唐的“情诗圣手”。他为什么这么爱写爱情诗呢?他的爱情诗为何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是不是他本人有着丰富的爱情体验?于是诗人自己的爱情生活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a9ce48a6c30c2259019e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