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贵阳市南明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奋力赶超、聚力跨越、率先发展”的攻坚时期,是“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区”的主要时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百姓办实事”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区全面建设“首善之区、魅力之都、幸福之城”的决战时期。在“十一五”基础上,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推动全区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特结合我区科技工作和科技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落实《南明区“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紧紧围绕“合作创新、强力转化、率先突破、引领跨越”这一主题,坚持“搭平台、扶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主导,以推动经济社会上科学发展轨道为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努力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我区顺利通过2007,2008年度和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考核,并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这也是我区第二次获此殊荣。2007年11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称号。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及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建成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3家,其中省(市)级6家,区级技术中心17家;根据《贵阳市南明区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条件与办法》认定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区级新技术示范点3家;开展了“科技创新月”活动,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推进科技创新进程;制定《贵阳市南明区科技创新奖评奖办法(试行)》,评选、奖励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的企业16家。 (二)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区本级科技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实现了逐年增长,已累计投入5095万元,是“十五”期间1875万元的2.7倍,年均增长达20.9%。政府科技投入的到位,带动了金融、企业、社会等各方资金的投入,我区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近五年,全区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9项,其中,6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5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25个项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1351件,专利授权量达到79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6件。2009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确定为贵州省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区县。 (三)科技管理逐步规范,科技事业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先后出台了《南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南明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南明区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奖办法》、《南明区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条件与办法》、《南明区区级新技术示范点认定与管理办法》等22项配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涵盖了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这些法规政策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为推动我区科技进步,提供了法规的可靠依据和保障,在全区营造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信息化建设成果彰显,“数字南明”再跃新高。“十一五”期间,我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态势,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动漫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主要体现在:(1)电子政务走在全省前列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工程”,并于2008年10月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2)引导、鼓励区内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了竞争力。五年来,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信息化项目40余个。(3)第三产业依靠信息技术,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省规模最大的南 明区“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全省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农贸批发市场。(4)我区连续两年与市政府成功地举办了“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就规模和内容而言,已跻身于国内三大主要动漫活动之列。 (五)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近90家。已建成一批覆盖多个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从原始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到创新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特别是在2008年12月成立了南明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建立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盈利和公益互补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重点开展企业诊断、项目策划、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科技项目评审评估及监理等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建立了由1000余名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形成了一支专业面广、涉及各个行业的社会化专家服务队伍。 (六)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引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全区以特色食品、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雏形已开始显现,形成了以老干妈、春梅酿造、百祥制药、济仁堂药业、华达生物、永新仪电、东方变压、天马彩印、方鸿包装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群。根据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10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eb57d9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