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随笔:不要让“错误〞轻易溜走 不要让“错误〞轻易溜走 大港教师进修学校 王德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何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呢?老师们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问一问:“对吗?〞,然后擦掉错误,写上正确的答案。这样做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认真思考,擦掉错误的同时,我们同样失去了一种更好的引导时机。因此,我们要善待“错误〞,慎思“错误〞,把握好这一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案例: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7的乘法口诀。师生共同探究得出了第—句和第二句口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放手让学生探究。 师叫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生板书到5个7时,写出:5×7=42,五七四十二。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观察。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呀? 生全体:没有。 师:再认真看看。 这时有学生发觉了,举手示意:有。 师指名答复。 生:应该是5×7=35,他写成42了。 师:能改正过来吗? 生:能,是35。 师檫掉原数,修改成35。 是学生写错了吗?这里不仅仅是写错的问题,说明学生不是很理解。 教师改正过来学生就理解了吗?当然不可能,学生会“涛声依旧〞。 教师可以不急于改正错误,应该把握这样生成的问题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刻理解乘法口诀的编制道理。如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很快的推断5个7是35还是42呢?〞这样可以从根本上理解两个问题: 一是乘法口诀的含义,五七三十五,就是5个7是35; 二是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关于7的口诀,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7,四七二十八,那五七就比四七二十八多7,就是三十五。 进而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更深层次的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4999a7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