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财务的本质 财务的本质就是财务现象之间内在、必然的联系,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性质与特征,体现了财务的内在规律性,并具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由此而进行财务理论体系研究和发展是科学的、合理的,是进行财务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它决定着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目标等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范畴。 一、我国财务本质的传统观点理论 在我国,财务本质理论的讨论由来已久,传统的理论主要有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分配关系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收益论等几种观点,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的某些特性,也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财务本质理论的建设。 1.货币收支活动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前苏联,此观点支持者认为财务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运动。财务是企业或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运动。货币资金贯穿于企业或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从而企业财务包括资金运动的四个环节,即货币资金筹集环节、货币资金使用环节、货币资金收回环节和货币资金分配环节。单位的财务活动贯穿于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货币资金是资金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不能代表资金的全部内容。把财务活动简单理解为货币收支活动,大大缩小了财务的内涵,把大量的非货币性财务活动排除在外,限制了企业财务外延的拓展。 2.货币关系论 此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阿·M·毕尔曼专家来华讲学时讲授的观点,他认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总体,表明生产的财务方面,构成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财务。中国学者认为,企业和经济部门财务,按其本质来说,就是客观存在于生产经营中的货币关系体系。该理论指出了货币运动背后的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突出了财务的社会属性,有利于通过制定恰当的财务政策与制度去处理好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但该理论忽视了财务活动的量的规定性,且仍然把财务的本质局限于“货币”的范围内,所表述的财务关系也是不完整的。当时我国学者也有接受这种观点的,但日后仍持这种观点的已很少见。 3.资金运动论 资金运动论在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由邢宗江等人提出,在20世纪70到90年代被广泛传播,处于主流派的地位,至今虽然提法众多,但这一观点仍为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所采纳。他们认为,财务是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资金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称为财务活动,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称为财务关系;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工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这就是工业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体现着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该理论较全面地概括了财务的内容、形式与社会属性,注重了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统一,因而一直被中国财务理论界奉为圭臬。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财务管理教材都是基于资金运动论。但该理论仍然存在不足,一是资金运动范围过宽,对财务的本质突出不够,财务用资金运动表述难以确立财务的特殊性及真实内涵;二是把财务关系归结为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给人一种包罗万象之感。 4.分配关系论 分配关系论是基于企业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这一论点而提出的。这是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财务本质新观点。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的本质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微观价值分配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从企业经济角度考察,企业财务正处于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分配环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财务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对总产品价值的分配活动。财务关系所反映的是建立在价值分配活动及其相应的管理活动基础上人们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5.价值运动论 价值运动论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关于财务本质的观点,针对资金运动论提出,它认为财务是价值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关系。价值运动论的理论依据,是源于一切物资都具有一定量的价值,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资金,资金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持这一观点的人强调从价值形态来看资金运动,视资金运动为价值运动。价值运动论的优点是解释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的存在, 但用劳动时间衡量的就不是价值运动, 而是生产活动, 其不属于财务的范畴。价值属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 因此财务的本质也属于历史的范畴, 会随价值的发展而发展, 随价值的消亡而消亡。 二、现代财务本质理论 概括以上几种观点,可以发现,这些观点对财务本质的描述都停留在货币、资金、本金等“价值流”的层面上。而随着财务环境的变迁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资金运动论”等的诸多不足,单纯只从“价值”来论述财务问题,似乎失之有偏,进而有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更加全面的观点。本文把它们称为现代财务本质理论。 1.本金投入与收益论 基于财务本质不同理论所存在的缺陷以及“本金”概念在财务学研究地位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国财务学家郭复初提出了本金投入与收益论。他认为,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该理论认为,本金是财务资金的代名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现代财务关系形成的起点,企业与企业所有者之间发生的本金投入及相应的收益分配关系,就是源于本金的一种财务关系,财务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这种观点将资金与本金加以区分,划清了财务与财政、信用的界线,突出了财务的经济属性,同时把“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变为“所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也规范了财务关系的范围。 2.财务职能论 财务职能论主张用阐明财务职能的方法来解释财务的本质。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认为,财务就是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财务就是企业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的总称。财务的本质和职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财务的本质决定财务的职能,财务的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 3.财务主体分配论 财务主体分配论是由刘贵生博士提出,他认为财务的本质是财务主体对所属财力的分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他提出财务主体也就是指财务分配的主体,是实际掌握财务分配权的主体。支持者认为,财务的本质并非现象层面上的财务活动,而应该是各种财务活动所共同具有的实质,即财力资源的分配和配置,企业投资活动实际上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活动。企业收益分配实际上是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而企业筹资活动中的内部筹资主要是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以及参与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分配的再分配或再配置,外部筹资则是企业参与社会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果分配与再分配的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9816d8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