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级群体的认识 茫茫人海中,有没有发现即使陌生还是感觉到温情的存在?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有人愿意伸手支援?因为你我都一样,我们都是这个社会上的一员,生活在这个大群体里,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我们都是兄弟姐妹。而就是社会,让我们巧妙性的联系在一起,互相联系着,又互相矛盾着,影响着,从而促进大家都向前发展着,所以,需要我们从初级群体出发,慢慢的去理解这个社会,洞察这个社会。 今天,我将从社会学功能分析理论,社会化理论,社会角色理论,文化理论这四个理论来谈谈关于初级群体的认识。 首先,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首先提出了把那些具有在少数人之间有亲密持久关系特征的群体定义为初级群体,它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在社会学功能分析理论上,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前提假设是社会整体在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和保持有秩序的运行。而当外部环境干扰或系统内部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社会系统内部必须实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由此,让我明白了初级群体中的其中一个功能:提供社会资源。它指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个人或者家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初级群体的网络可以向它的社会成员提供帮助,这样就可以达到新的平衡,维系社会的整体性。 再者,在社会化理论中,我们都知道,所谓社会化,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的过程,并形成独特的个性过程,从社会角度来说,就是将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的过程。但是,初级群体作为最原始的个人组合,结构简单,缺乏分化,个人首先在这里生存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所以,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看出初级群体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任意展示个性到后来学会的承担责任与义务,从开始的充分的投入感情到后来的轻视情感,有所保留。初级群体就是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形成特定的个性和自我,被内化了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慢慢掌握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又或者说,它不得不发生这种变化,因为只有迎合这种变化,它才能继续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达尔文也说了,不是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值得探讨的是,这种内在的社会化,是否真的适合这个社会的生存呢?初级群体如果被误导在一个错误的方向,这个世界应该会损失惨重吧。最纯真的自然人在这个初级群体里本来就如天使一般,所以我们也需要严格监督者社会化的进程,当它变成一个次级群体的时候,真的能很好的为这个社会去服务。 然后,从社会角色这个层次上说,我认为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自己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它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比方说学校是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共同组织的。但在初级群体中,由于接触的面比较狭窄,思维比较单纯,所以在人与人之间会带有一种很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很简单,但是在对社会的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社会角色会变得复杂。比如说,小时候,妈妈会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孩子要怎么去做,在初级群体的脑海中他们就会根据妈妈说的那样慢慢去扮演好一个好孩子的角色,但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可能就会发现好人未必有好报,做好人有时候反而会招来麻烦,他们就会抛弃原来那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 根据各种社会环境和关系来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但是,我更向往于初级群体的单纯角色,因为他们只关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必像次级群体那样需要在交往中带着面具,扮演多重的角色,初级群体可以更加容易的交流他们的思想与情感。 最后,在文化理论上,我们知道文化就像空气一样,随时随地的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也随时随地的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联系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成员所享有的一切知识,思想,价值观和所创造的一切人工制品。所以,外形的,初级群体成员从诞生开始就一直生活在文化的氛围之中,他们通过家庭的教育,同龄群体的互动等慢慢地对文化的认识逐步扩张。因为文化具有非生理遗传性,超越个人生理的特点,我们必须从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与他人发生互动才能获得文化。例如,经常说要乐于助人,但是小孩子们其实根本就不太清楚何谓之助人,突然间某一天,他们扶着一个老太太过马路了,获得了大家的赞赏,然后他们才会意识到这样做是对的,也会从别人的赞赏中知道这是一种美德,这样子通过这种互动,获得了文化。而且,文化维持了一个社会整体的团结性,我们知道文化具有中心主义,有特定的文化规范,因而在初级群体里也一样,在他们的世界里,逐渐的会形成他们的一套文化体系来维持他们成员之间的团结,虽然这个体系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但终究会使得他们变得更加亲密。 现代社会,发展得越快,带出的社会问题也越多。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初级群体的所需越来越难得到满足,但是人际关系的冷漠、疏远,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情感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得不到很好的沟通,学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疏导,社会环境恶化的不断影响,使得初级群体走向衰弱。所以,我们需要发挥社会学功能,在社会化的进程中,让他们理解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在文化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社会学原理》-----朱力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bf31ea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