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一生见证了中国社会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也亲历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的坎坷历程。他的学术生命与中国历史紧紧相连,一次次的起伏是时代的缩影。 1957年,费孝通47岁,名满学界。他的著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在国际学术界已有影响,被视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代表性人物。他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在中国政坛上时有建言。 然而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开始了,费孝通仿佛从天堂坠入地狱。他说:“所有的脸都突然转过去,一周之中!”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从此发生了巨变,无法进行正常的研究和教学。费孝通读不到新出版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书,以读历史书和翻译老书度日。“我缺乏自信,那是我思想的真实状态。最后我只有放弃希望,没有奋斗的目标。我不相信自己,我不相信自己还能做什么事。” “披乱反正”以后,据粗略统计,1979-1982年间,费孝通涉及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文章和讲话有16篇,外访讲演有9篇,在短短的3年当中他访问美国2次,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各1次。在英美的老朋友甚至惊奇他还健在。 费孝通早年的名著《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都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出来的。70岁以后,费本通又开始到中国各地行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麻国庆是费孝通的学生,他回忆自己当年的学习见闻:“1991年9月,我到北京大学师从费老欢读博士学位才一周多的时间,费老就带我和邱泽奇学兄赴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处的武陵山区做苗族和土家族的调查。他带我们入户调查,眼光非常敏锐,在来凤县的一个村里,我们采访一位男性村民的经济收入和家庭情况等,村民的妻子出来给我们倒水,口音不一样,费老马上把话题一转,问:‘你不是村里面的人吧?’一打听才知道,她是山那边偏僻的村子过来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通婚圈’的问题,穷村里的女性会嫁到富村里,从中可以看出一种经济的关亲。在调查中,费老对当地的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都比较关心,很注意多民族居住区民族之间的合作。” 《行行重行行》是一部乡镇发展研究的论文集,为费孝通1981年“重理旧业”到1991年社会学研究成果的精选本,被学界认为是费孝通晚年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而《行行重行行》当中还隐含着费孝通最早进入人类学研究的痛苦记忆。1935年,费孝通与第一任妻子王同惠共同到广西瑶山调查时,费孝通误入捕虎陷阱,王同惠下山求援,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以《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来悼念亡妻。 1990年,在朋友们为费孝通庆祝八十大寿的宴会上,有人突然问:“您能否总结一下,一生想做到的是哪件事?”费孝通来加思索,脱口而出:“志在富民。” 他的学生高丙中后来指出:“费老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读书是为了救国,他到国外留学时,国内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学成之后,他毫不考虑吃英国的太平饭,一心回来报国。解放前,他关心民主;解放后,他关心民生。他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调查和研究,说是‘志在富民’。在晚年,他回到思想观念上来,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认为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要追求文化上的出路,要有自我思想。” 在潘乃谷看来,费孝通在88岁到95岁时,有了“第三次学术生命”。费孝通思考的是“全球化”的话题,多次提出“和而不同”的概念,还提出了“文化自觉”。在他看来,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样,人们就会更理智一些,从而摆脱各种无意义的冲动与盲目的举动。 晚年,费孝通多次指出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摘编自李怀宇《费孝通的后半生:从著名“右派”到学术泰斗》) 材料二: 我敢预言费孝通博士的《江村经济》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此书有一些杰出的优点,每一点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本书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作者并不是一个外来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猎奇而写作的;本书的内容包含着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人民进行观察的结果。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成果。如果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话,那么,一个民族研究自己的人类学当然是最艰巨的,同样,这也是一个实地调查工作者的最珍贵的成就。 (选自1938年英国社会学家马林若夫斯基对费孝通博士论文的评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既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也有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是费孝通晚年思考“全球化”问题的凝练表达。 B.费孝通的实地调查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是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独特的问题,这一点对他的学生影响很大。 C.费孝通一生追求学术,虽然有诸多磨难,即使“反右运动”中学术活动遭遇干扰,但他从未绝望过 D.《行行重行行》既是费孝通学术研究的方法和姿态,也是以此表达对在调查过程中不幸遇难的亡妻王同惠的追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村经济》是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人民进行观察的结果,是我们自己民族的人类学著作,为费孝通赢得了世界声誉。 B.费孝通的学术生涯是和国家、时代紧密相连的。当国家动荡不安时,他的学术研究就会停滞不前:当国家蒸蒸日上时,他又会焕发出新的学术生命。 C.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的思想把握住时代脉搏,折射了从追求物质丰富到追求文化出路的时代主题的变化。 D.费孝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英国社会学家马林若夫斯基对费孝通博士论文的评价一项是 A.作者关注的不是部落,而是国家 B.作者不是猎奇写作,而是调查研究 C.作者重点研究的是社会学 D.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4.请结合材料,概括费孝通先生“一心报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你认为费孝通先生能成为学术泰斗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但他从未绝望过”理解错误,在“反右运动”中学术活动遭遇干扰,他也曾绝望过。 2.B“当国家动荡不安时,他的学术研究就会停滞不前:当国家蒸蒸日上时,他又会焕发出新的学术生命”理解错误。 3.C“作者重点研究的是社会学”说法错误, 4.①留学学成之后,一心回来报国。②解放前,他关心民主;解放后,他关心民生。③在晚年,他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认为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要追求文化自信。 5.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带来有持续的研究能力:费孝通一直把自己的研究和民生的改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92e92d0a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