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导语】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篇章之一。在这一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臣太尉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不算低的社会地位,加上优厚的俸给、温暖和美的小康家庭等多种社会因素,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有幻想。虽然他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怨愤,却养成了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遇到高俅的干儿子"花花太岁"高衙内拦路调戏他妻子。当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在爱妻遭调戏的奇耻大辱面前,职任八十万禁军教头,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打高衙内,说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这里,第一次显示了林冲屈辱忍让的思想性格。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解脱林冲的困境,当陆谦设计调开林冲,妄图让高衙内引诱*他妻子时,林冲按捺不住了,他把咽下去的一腔愤怒,全部倾泻到无耻走狗陆谦身上。这时,林冲仍然避免触及"本管高太尉",但从他拿了尖刀,追寻陆谦的激烈行动中,可以看出林冲反抗性格的缓慢发展过程。后来,他在陆谦与高衙内进一步设下陷阱,阴谋*下,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第十回一开头,作者先写了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在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林冲告诉李小二"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林冲还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话,分量却不轻: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作品开头的这段描写,自然而又亲切。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而特意预先安设的。写李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东京高衙内差来的陆谦和管营、差拨。小说描写这一天,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忽见一个人闪进酒店内,随后又一个闪了进来,同本不相识的管营、差拨窃窃私语。这两个"闪"字用得很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了。一连四、五个"只见那人""只见那人说道"……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当李小二将刚来小酒店的那人容貌──"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和"高太尉"等只言片语告诉林冲时,林冲不觉大惊道:"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去寻。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为杀仇人而不顾自己是一个充军流放的罪囚,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使他将前程、生死等一切利害关系都置之度外了。这一描写,正是通往林冲性格突变道路上的一层重要台阶;铺设了这个台阶,下面林冲思想的飞跃,就更加合乎情理。
林冲又惊又怒拿刀去寻找陆谦,读者读到这里,精神也为之一震,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好像紧接着就是一场血肉迸飞的厮杀,"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捏着一把汗。然而,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山峦起伏,愈见其万千气象;文势跌宕,更能够引人入胜。《水浒传》的作者深谙其道,他在这里故意顿了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的浪头起而又伏,于暗伏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更大的冲击和高峰。
接下去,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本是"山雨欲来"之势,矛盾冲突已趋激烈,而*到来前夕却越显得"密云不雨"般地平静,这正是生活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生动体现。
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作者借陆谦一干人自己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事到如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中,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来了。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出自林冲口中那"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贼*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弥天大罪,罪不容诛;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这一条光明大路了。于是,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民革命的道路。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故事中,除了人物形象刻画的突出成就外,在艺术描写的其他方面,也不乏精彩之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这一回前后两处写到了偷听别人谈话,前者是写在小酒店里,李小二听到差拨口中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时,就疑心与恩人林冲有关系,连忙叫妻子前去暗暗偷听。后者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偷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这两处偷听,写得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前者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是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后者是林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短暂的霎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一个道"、"一个应道"、"那一个道"、"又一个道",……一共*句对话,听得一字不漏,洞悉贼人的全部阴谋。两次偷听,一详一略,都恰到好处,匠心独运。前者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李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而且在这个时候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开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楚,藏头露尾,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做"悬念"。悬念不解,扣人心弦,文势渐渐蓄起,矛盾冲突步步推向*。
而后者,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压根儿也想不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试想这个时候,要是不能听得全部阴谋,也就不可能迅速地、一下子激起林冲胸中的无比愤怒。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点燃起林冲胸中的复仇烈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人,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写,又简直泼墨如云,毫不过分。
这第十回的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对"火"和"雪"的具体描写,不但简洁、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
杀死了仇人,林冲提着花枪,投东而去。半路上推开一个草屋门,忽然又见到四、五个庄客在"向火","地炉里面焰焰地烧着柴火"。这是火的余势。因讨酒喝遭到拒绝,林冲立即大怒,用花枪将火炉里的火块往老庄客脸上挑。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林冲思想转变后那种桀傲不驯的性格特征,为下面投奔梁山,火并王伦作了思想准备。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如此和谐神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
正在阅读:
高二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二语文赏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05-19
留学澳洲国立大学医学本科多少年07-15
2018年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试题每日一练(9.30)08-03
英文儿歌歌词:上坡路05-28
2021年12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英语六级考试报名时间、资格及入口【9月17日-9月25日】08-24
初一写中秋节感想的周记800字08-24
小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202010-27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08-03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师单词教学法06-25
2017年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有什么区别?02-16